宜沟镇
在今河南汤阴县南二十五里。明崇祯八年(1635) 筑城。清置巡司于此。
在河南省汤阴县西南部。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宜沟,人口 8850。因宜师沟流经此地得名。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汽车配件、木器、面粉等厂。京广铁路、107国道经此。古迹有清光绪和慈禧行宫。
在今河南汤阴县南二十五里。明崇祯八年(1635) 筑城。清置巡司于此。
在河南省汤阴县西南部。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宜沟,人口 8850。因宜师沟流经此地得名。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汽车配件、木器、面粉等厂。京广铁路、107国道经此。古迹有清光绪和慈禧行宫。
即苕溪。在今浙江省北部。《山海经·南山经》: “浮玉之山……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
即今甘肃岷县东北七十五里普鲁岭。《宋史·刘豫传》:南宋绍兴四年(1134),“熙河路马步军总管关师古与豫兵战于左要岭,败绩,遂降贼。洮岷之地尽归豫也”。
在今湖南湘潭县南。《方舆纪要》 卷80湘潭县: 琵琶峰 “与南岳祝融峰相望,七十二峰之一也”。《清一统志· 长沙府一》: 琵琶峰 “以形似名”。
明万历十三年 (1585) 析孟定地置耿马安抚司,旋升宣抚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即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傣语 “耿” 与 “勐” 同意,即地方,“马” 即马,意即跟随马找到的地方。清属永昌府,乾隆
又作宾州。元置,故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红石垒。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西祥州正东(北) 宾州 (站)。” 清废。
在今河南洛阳市中州路与定鼎路交界处的东北角。本隋乾阳殿旧址,唐麟德二年 (665) 命司农少卿田仁汪因旧址造乾元殿成,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武则天垂拱四年 (688) 毁乾元
西魏置,属白水郡。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北周省入建威县。西魏置,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镇。北周废入建威县。
①西周封国。妘姓。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村。春秋初为郑武公所灭。《春秋》: 隐公元年(前722),“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即此。后改为鄢陵。②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十五里楚皇城遗址。《左传》: 昭
室利佛逝国的省称。名见《旧唐书·玄宗纪下》 及《新唐书·地理志》 附“广州通海夷道”。
即今河南永城县北六十里芒砀山。《史记·高祖本纪》: 秦始皇东游,“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清一统志·归德府》: 砀山“在永城县北八十里。与江南砀山县接界。亦曰宕山”。今芒砀山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