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镇
即今山西临猗县西北孙吉镇。《清一统志·蒲州府》:孙吉镇“在荣河县东南二十里”。
在山西省临猗县西北部。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孙吉,人口 5000。原名吉镇,后因洪洞大槐树下迁来居民中以孙姓人多势众,遂将吉镇冠以孙姓。1949年属荣河县,1953年设孙吉乡,1954年属万荣县。1971年划归临猗县,称孙吉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南赵乡并入。主产小麦、棉花。有化工、食品、建材、面粉等厂。临万公路经此。镇西黄河沿岸有古脊椎动物化石群。
即今山西临猗县西北孙吉镇。《清一统志·蒲州府》:孙吉镇“在荣河县东南二十里”。
在山西省临猗县西北部。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孙吉,人口 5000。原名吉镇,后因洪洞大槐树下迁来居民中以孙姓人多势众,遂将吉镇冠以孙姓。1949年属荣河县,1953年设孙吉乡,1954年属万荣县。1971年划归临猗县,称孙吉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南赵乡并入。主产小麦、棉花。有化工、食品、建材、面粉等厂。临万公路经此。镇西黄河沿岸有古脊椎动物化石群。
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偏北四十四里杜庄东南。198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在小空山洞内发现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和一百零五件石器。经鉴定,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物,年代为更新世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即今河南鲁山县。《水经·滍水注》: “鲁山,县居其阳,故因名焉。” 西晋属南阳国。十六国后赵属南阳郡。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改为山北县。本战国魏鲁阳邑,汉置县,治今河南省鲁
即今江西奉新县西南甘坊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奉新县西南有甘坊。
在今湖南汉寿县西北。系沅水别派。南宋绍兴年间,杨么农民军大将夏诚、刘冲分据两岸立寨。宋熊克撰《中兴小纪》卷13:“诚寨南据芷江,东北阻湖,惟西有陆路,又设重城濠,及陷马坑;冲寨北据芷江,东西南皆阻湖。
在今广东海丰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大蹊岭在“县西六十里。景泰以前,驿路经此,甃石为道”。
在今陕西华县西。《山海经· 西山经》:英山 “禺水出焉,北流注宗招水”。《水经· 渭水注》: 禺水 “出英山,北流与招水相得,乱流西北注于灌”。
即今河南禹州市西北三十里顺店镇。清道光《禹州志》 卷6: 州西集镇有 “顺店”。
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左冯翊衙县,刘昭注引《皇览》曰:“有苍颉冢,在利阳亭南,坟高六丈。”在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东汉属衙县。
1946年改晏江设治局置,属绥远省。治所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塔尔湖镇。1953年改设达拉特后旗。1958年撤销,并入五原县。旧县名。(1)1944年由晏江设治局升县。治塔尔湖(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西塔尔
清光绪六年 (1880) 析科尔沁左翼前、中、后三旗地置,属昌图府。治所在康家屯 (今辽宁康平县)。取康家屯平安之义。民国初属奉天洮昌道。1929年直属辽宁省。在辽宁省北部、辽河西岸,北邻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