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日县
唐贞观元年 (627) 析威远县置,属荣州。治所在今四川威远县西北五十里。八年 (634) 废入威远县。
唐贞观元年 (627) 析威远县置,属荣州。治所在今四川威远县西北五十里。八年 (634) 废入威远县。
在今湖南宜章县西南二里。南宋宜章令吴镒《蒙艮二岩记》取《易经》“艮”之义,谓“两岩兼重,艮之象也;动静惟时, 艮之义也”, 因名艮岩。《清一统志·郴州》:艮岩“在宜章县南二里。有水自岩涌出,其深不测,
一名护当城。即今河南西华县西北护挡坡。《元和志》 卷8西华县: 集粮城 “在县西十里。魏使邓艾营田,筑之贮粮,故名”。
唐长庆三年(823)改开江县置,属富州。治所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南马江镇。《寰宇记》卷163龙平县:废马江县,“桂管观察使殷侑奏:以开州有开江县名同。按《图经》云:其江是后汉伏波将军马援所开,请改为马江县
元代诸王封国,元太祖弟别里古台子孙世袭。受镇守太祖太斡耳朵的晋王节制。其后王封广宁王,主其国事。辖境跨今克鲁伦河中下游南北,北抵鄂嫩河,南与“按只台营地”即济南王部(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及其北蒙古
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56宁羌州: 鱼鳌山 “宋绍定四年,蒙古拖雷入汉中,分两军。东军屯于兴元、洋州之间,以趋饶风关; 西军由别路入沔州,取大安军路,开鱼鳌山,撤屋为筏,渡嘉陵江,入关堡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东巴州置,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太平御览》 卷168引 《十道记》: “集州以东北有集水,因以为名。” 北周天和五年 (570) 移治难江县 (今四川南江县)。辖境相当
在今云南禄丰县东。《方舆纪要》卷114罗次县:沙摩溪“在县(今碧城镇)西。自富民县流入境,即安宁河也。流入禄丰县界,谓之大溪”。
汉高帝分齐郡置,治所在掖县(今山东莱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胶莱河以东、岠嵎山以北和乳山河以东地区。《元和志》卷11莱州:“在齐国之东,故曰东莱。”东汉徙治黄县(今山东龙口市东南)。西晋改为东莱国,还治
①契丹神册三年 (918) 城皇都,会同元年(938) 改称上京,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林东镇) 南波罗城 (上京城遗址)。②宋大理首府阳苴咩城亦称皇都。见昆明 《地藏寺造幢记》、姚安 《兴宝寺碑
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向中原地区进犯,国民党军队不战溃退,在河南省郑州附近花园口炸堤。黄河水沿贾鲁河入颍河及西淝河注入淮河,淹没河南、安徽及江苏三省所属44县5.4万平方千米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