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鸭绿江北岸十一道沟乡。隔江斜对朝鲜罗竹里。清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临江县东南有十一道沟。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7:“十一道沟金矿在长白(县)十一道沟迤东。前清光绪末, 曾有
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乾隆三十六年 (1771),其台吉舍稜与从子沙喇扣肯率部随渥巴钖汗从额济勒(今俄罗斯伏尔加河) 东归投附清朝,皆授札萨克,分编二旗,设一盟,称青塞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钟离县置,属湖州。治所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大业初废入上马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钟离县置,治今河南省唐河县东南,属昌州。大业初废。
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南之名山河。《明史·地理志》雅州:“又有小溪,一名百丈河,至州界,俱合流于青衣江。”
清康熙间置,属唐努乌梁海部。旗府驻地在今俄罗斯克孜尔—奥尔达州霍尔耶茹一带。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置,为唐努乌梁所属之本旗。驻地在今俄罗斯克孜尔—奥尔达霍尔耶茹一带。
①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四十里。《清一统志·朔平府》: 洪涛山 “在朔州马邑乡西北十里,桑干水出焉”。②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洪涛山在 “县东北四十里。山高广,每大雨,则水下流
在今陕西大荔县境。《晋书·姚泓载记》:东晋义熙十二年(416),羌人起兵反后秦,后秦将姚宣“弃李闰,南保邢望”,即此。十六国时地名。确地未详,疑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二年(416
清雍正七年 (1729) 改威宁府置,属大定府。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13年改为威宁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降威宁府置草海镇,治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属大定府。1913
明洪武四年(1371)置,直隶南京中军都督府。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南。清废。
即今江西上饶市、上饶县境之信江。《寰宇记》卷107信州上饶县:上饶江“出怀玉山,分流两道,一东入衢州常山县入浙江,西南流从玉山县过合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