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路
蒙古至元七年(1270)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及保山、腾冲、泸水、施甸等市县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废为府。
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并上、下二万户置,属云南行省。治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大理镇)。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泸水、云龙、洱源以南,宾川、巍山以西,腾冲、保山、施甸以北地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大理府。
蒙古至元七年(1270)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及保山、腾冲、泸水、施甸等市县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废为府。
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并上、下二万户置,属云南行省。治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大理镇)。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泸水、云龙、洱源以南,宾川、巍山以西,腾冲、保山、施甸以北地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大理府。
唐置,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附近。后废。唐置,治今四川省小金县附近。后废。
北宋范仲淹筑城,属安化县。即今甘肃华池县西南悦乐镇。1934年于此置华池县。
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南牛埠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无为州:老牛铺镇在“州南八十里”。
西藏旧分康 (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称前藏。1914年以前藏太昭 (江达) 以东旧康部地区划为川边特别区,前藏仅指卫部。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
1932年伪满在西布特哈地区设立兴安东分省,1934年改为兴安东省。省会在齐齐哈尔城(1936年改市,即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1938年迁扎兰屯(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辖齐齐哈尔、扎兰屯二城及布特哈、
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南,蒙江南岸古湄村。《明史·地理志》 永安州:“南有古眉寨土巡检司。”同书《广西土司传一》:“荔浦之峰门、南源,修仁之丽壁,永安之古眉诸巡司,为诸僮所夺。”
在今安徽明光市北淮河南岸。《寰宇记》卷16泗州临淮县:“古屯城在徐城县西南八十五里。陈太建五年大将吴明彻于此置堰,断淮水以灌濠州,缘此筑城,置兵防守,其城南北作隔分为两城。淮南招义县界又有一城临水,南
南齐永元间侨置,属南新巴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梁废。
一名喀喇乌苏。在今新疆哈密市东。源出县东北,西南流经县治东,南流入大小南湖,折西潴为大泉海子。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1: “塔勒纳沁之岭,哈密河源出焉。其东为必柳岭水,合塔勒纳沁河,西南流径城西,
即后平关。在今湖南张家界市东南。《方舆纪要》卷77永定卫:那平关“在(大庸)所境。《志》云,所有那平、边岩下、青鱼滩三关,旧皆为戍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