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唐徕渠

唐徕渠

一作唐来渠,又名唐渠。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其前身为汉光禄渠,后废塞。唐元和十五年(820) 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听复开决旧渠,故名。清吴广成 《西夏书事》 卷20作 “唐梁渠”。乾隆 《宁夏府志》 卷8: “渠口开在宁朔县大坝堡青铜峡,经府城西而北,至平罗县上宝闸堡归入西河,长三百二十里七分一十三丈,大小陡口共四百四十六道,浇灌宁夏、宁朔、平罗三县田五千七百六十三分。” (一分为六十亩)。1960年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渠首由峡内百八塔下改由正闸引水,长154.6公里,灌溉面积110万亩。


又称唐来渠,或称唐渠。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黄河西岸灌溉渠道。相传始凿于汉而复浚于唐,故名。渠口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北流经青铜峡市、永宁县、银川市、贺兰县到平罗县、石嘴山市惠农区。长200余千米,宽20~40米。经历代整修,一直沿用。清代又在渠口筑迎水坝,可引黄河水入渠。建国后经裁弯取直,长154.6千米,并扩大了灌溉面积。可灌溉农田10万亩。


猜你喜欢

  • 浩溪站

    元置,在今江西泰和县西南浩溪。

  • 东卡伦街

    即卡伦街。今吉林九台市西南卡伦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长春府东“五十五里东卡伦镇,街东有雾海河渡口,通瓦铜沟及双庙子等路”。

  • 四海县

    1947年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由延庆县东部及热河省丰宁县西南部析置,治四海冶(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四海镇)。1949年改属察哈尔省。1951年撤销,并入延庆、赤城、滦平三县。旧县名。察哈尔解放区设。1947年

  • 苟径 (逕) 山

    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01东安县: 苟径山 “在县东北。山高广,大湾水出焉”。

  • 团山子

    即今黑龙江省饶河县。清为赫哲人居地。1925年饶河县移治于此。民国《吉林新志》下编:“饶河县,土名团山子。”

  • 丰邑

    ①简称丰。亦作酆。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周文王灭崇国置丰邑, 自岐迁都于此。《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史记·周本纪》:西伯“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后武王

  • 游 (遊) 南山

    亦作游兰山。在今四川涪陵市东南七十里。《舆地纪胜》 卷174涪州: 游兰山 “高松乡有游兰山,遥见丰都,西见重庆,地名罗云,兰真人修炼之处,人至洞门,望见丹灶,真人题字,岩石自摇欲坠,骇不可至”。

  • 永都郡

    北周改武都郡置,治所在将利县(今甘肃武都县东南)。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改武都郡置,治将利县(今甘肃陇南市东南)。辖境约当今陇南市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 湖陵

    又作胡陵。战国宋邑,后属楚。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史记·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上书秦昭王,王攻楚之日,“魏氏将出而攻留、方舆、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古邑名。又称胡陵。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南。

  • 峨和县

    唐天宝十 一年 (752) 置,属临翼郡。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六十里太平乡南岷江西岸。《元和志》 卷32峨和县: “以县有峨和山也。县在石臼戍北大江之西。” 后废。古县名。唐天宝十一载(7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