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嘉仓
唐东都洛阳的粮仓。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皇城外的东北方。初为隋含嘉城,唐初改置为含嘉仓。面积约45万平方米。仓窖约四百多个。大者可储粮一万四千多石,小者亦可储六千多石。唐杜佑《通典·食货》 卷12:天宝八年(748)含嘉仓储粮总数为“五百八十三万三千四百石”。占全国粮储总数的一半。安史之乱后渐趋衰落。
原为隋含嘉城。唐初置为东都洛阳粮仓。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隅。面积40余万平方米,有圆形窖穴二百余座。窖内砖刻铭文记载:入窖粮食最高达一万石以上,为当时全国最大粮仓之一。
唐东都洛阳的粮仓。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皇城外的东北方。初为隋含嘉城,唐初改置为含嘉仓。面积约45万平方米。仓窖约四百多个。大者可储粮一万四千多石,小者亦可储六千多石。唐杜佑《通典·食货》 卷12:天宝八年(748)含嘉仓储粮总数为“五百八十三万三千四百石”。占全国粮储总数的一半。安史之乱后渐趋衰落。
原为隋含嘉城。唐初置为东都洛阳粮仓。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隅。面积40余万平方米,有圆形窖穴二百余座。窖内砖刻铭文记载:入窖粮食最高达一万石以上,为当时全国最大粮仓之一。
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旧属怀远县,明置宜良镇巡司。
①在今宁夏灵川县东北。《方舆纪要》卷62灵州守御千户所:红城子“在所东北,黄河东岸。成化九年,套寇犯韦州,制臣王越督军败贼于此。又宏治十三年,总兵朱晖从红城子出兵捣河套”。②即今宁夏固原县北黑城镇西南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定海卫。治所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清废。
南宋绍兴中置,属南安县。在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东。元至顺间 (1330—1332) 废。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建,在今江西省金溪县西。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巡检司于此。
清建,即今吉林通化市至临江市之道路。《清史稿·地理志》 临江县: “初,县西北接通化,山路险绝。光绪三十四年改修,自林子头越老爷岭,历三道阳岔达县治,铲山梁溪,长百二十余里,通车马,名荡平岭道。”
①在今福建仙游县南。《方舆纪要》卷98兴化府仙游县:赤湖“在县南四十里,枫亭市之东。昔时周环五里,土色皆赤,下为焦坑,流入枫亭溪”。②在今江西瑞昌市东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3九江府瑞昌县:赤湖“
亦名大关山。古名邛来山。即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岭。西北—东南走向,蜿蜒百余里,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为青衣江与大渡河之分水岭。《明一统志》卷72雅州:大相公岭“在荣经县西一百里。相传诸葛亮
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大潮镇。清光绪 《茂名县志》 卷2: 县治北 “九十里黄塘墟”。
即古木马河。源出陕西城固县西南凉水井,东北流经西乡县南会洋水,东注于汉。《清史稿·地理志》 汉中府西乡县: “牧马河自城固入,径城东南,会洋水。”(1)又名七岭河。相传唐大将尉迟恭曾在河边牧马而得名。
即今广西武宣县。《明史·地理志》 武宣县: “旧治阴江。宣德六年三月徙于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