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合州

合州

①南朝梁普通四年(523)置,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湛江、遂溪、徐闻等市县地。太清元年(547)改为南合州。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又改为合州,治所在海康县(今雷州市)。大业初废。

②南朝梁太清元年(547)改南豫州置,治所在汝阴郡汝阴县(今安徽合肥市西北)。北周辖境相当今安徽合肥、肥东、肥西、巢湖、庐江、枞阳等市县地。隋开皇元年(581)改为庐州。

③西魏恭帝三年(556)置,治所在垫江郡石镜县(今四川合川市)。《元和志》卷33合州:“以涪江自梓、遂州来,至州南与嘉陵江合流,因名合州。”隋开皇末改为涪州,大业三年(607)改为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合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巴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合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铜梁、武胜、大足等市县地。南宋淳祐三年(1243)徙治钓鱼山城(今合川市东十里钓鱼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还治今合川市,属重庆路。明属重庆府。清不辖县。1913年降为合川县。

④隋大业初改禄州置,治所在合浦县(今广西浦北县南旧州村)。三年(607)改为合浦郡。


(1)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分越州置,治徐闻县(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约当今广东省雷州半岛。太清元年(547年)改为南合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又改为合州。大业初废。(2)南朝梁太清元年置,治汝阴县(今安徽合肥市)。辖境约当今安徽省合肥市及肥东、肥西二县。此后略有扩大。隋开皇初改为庐州。(3)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治石镜县(今重庆合川市)。因涪江、嘉陵江在州南合流得名。隋开皇末改为涪州,大业初改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合州。天宝、至德时曾改巴川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武胜县和重庆市合川、铜梁、大足等市县地。宋改州治石镜县为石照县。属潼川府路。因受蒙古军围攻,淳祐三年(1243年)移治钓鱼山(今合川市东)。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蒙哥汗死于此。元复故治,属重庆府。明洪武时省县入州。清不辖县。1913年废州改为合川县。


猜你喜欢

  • 上安郡

    亦作尚安郡。西魏改武进郡置,属邓州。治所在尚安县(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隋开皇三年(583)废。

  • 单城县

    南朝宋置,属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

  • 马厂集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马厂镇。清康熙《全椒县志》卷3:马厂在“西北五十五里”。村名。在安徽省长丰县北部、舜耕山南麓。属孔店乡。人口350。传三国时曹操在此辟军马场,后成集市,名马场集,后演为今名。有铁木、农

  • 青塘岭

    ①即今四川青川县西北与甘肃文县分界之摩天岭。《清一统志 ·龙安府》: 清川故城 “北通青塘岭达阶、文,秦蜀襟要也”。历为甘入蜀要道之一。三国魏邓艾灭蜀大军经此。《宋史·高定子传》: 元兵下兴元,小校张

  • 眉州驿

    在今四川眉山县东。《方舆纪要》 卷71眉州: 眉州驿 “在州东七里,水驿也”。

  • 兴凤陇

    唐方镇名。上元元年(760)置,治所在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建中四年(783)建号保义军。唐方镇名。上元元年(760年)置,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建中四年(783年)改名保义军。

  • 三要司

    即今陕西洛南县东南三要镇。明、清置巡司于此。民国初置县佐。

  • 龙城县

    ①一名和龙。东晋咸康七年(341)前燕慕容皝改柳城置,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次年自棘城迁都于此。隋开皇元年(581)改名龙山县。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为临洮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洮河东岸。

  • 阿拉坦额莫勒

    通称阿尔泰面。即今内蒙古新巴尔虎旗驻地阿拉坦额莫勒镇。据《清一统志·黑龙江》附《繙译语解》:额默勒“蒙古语,马鞍也”。“阿拉坦额莫勒”,蒙古语意为“金鞍”。

  • 石灰溪

    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南六十里安溪河。源出南溪县仙临乡,东北流入县,注入沱江。清乾隆《富顺县志》卷2:石灰溪“在县南五十里。发源仰天铺,东北流为梅家滩、石板滩,至溪口入雒水。内产煤炭,可通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