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铁路纵贯线
又称西干线。从基隆至高雄。全长408.5公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成。
又称西干线。从基隆至高雄。全长408.5公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成。
①一名扇子峡。即今湖北宜昌县西西陵峡东段。《舆地纪胜》 卷73峡州: 明月峡 “在夷陵县。高七百余仞,倚江于崖,面白如月。又如扇,亦曰扇子峡”。《方舆纪要》 卷78夷陵州: 明月峡 “在州西二十里悬崖
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四十里辛立庄镇。清《畿辅舆地全图》新城县:新立集在县东。同治《畿辅通志》卷47新城县图:东北有辛立庄。
清置,属复州。即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南岚崮店。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卷29: 峦固堡在“(复州)城南七十里”。
战国卫邑。在今山东定陶县西。《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吴起,卫左氏中人也。”《战国策·宋卫策》:“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即此。古邑名。战国卫邑。即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左城。《韩非子·外
1947年改太原县置,治晋源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1949年迁治太原市 (今山西太原市)。1951年撤销,并入太原市。旧县名。1947年因太原县析城区设市,为避免混淆,遂改太原县为晋源县,治晋
又名贞溪。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三十六里小蒸镇。《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青浦县:小蒸镇“三面傍泖,稍北曰大蒸。《志》云:镇西四里有古濮阳王大小二墓,蒸土筑之,因名。……旧置税局于此,寻废”。明洪武七年(
亦作凌云寺。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资治通鉴》: 唐咸通十年 (869) 南诏骠信酋龙寇蜀,攻占犍为 “后数日,蛮军大集于陵云寺,与嘉州对岸”。胡三者注: “陵云寺在嘉州南山,开元中,僧海通于渎
即垣水。今河北涿州市北胡良河。《金史·地理志》 涿州范阳县: “有湖梁河。”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周塘村。《方舆纪要》 卷107平乐县: “周塘在平乐县之东乡里。积水灌田,四时不涸。”
即浐水。今陕西灞河支流浐河。古为关中八川之一。古水名。又作浐水。即今陕西省灞河支流浐河。古为“关中八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