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鄯堡
即巴暖三川营。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清一统志·西宁府二》:巴暖三川营“在碾伯县东南。旧名古鄯堡……本朝设守备驻守”。
即巴暖三川营。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清一统志·西宁府二》:巴暖三川营“在碾伯县东南。旧名古鄯堡……本朝设守备驻守”。
又作傅阳。西周春秋东夷小国。妘姓。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南五十里侯孟。《春秋》: 襄公十年(前563),晋侯会诸侯及吴子寿梦于柤,“遂灭偪阳”。《穀梁传》 作傅阳。秦置傅阳县。古国名。西周、春秋东夷小国
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七十里。《晋书·姚泓载记》:“并州、定阳、贰城胡数万落叛泓,入于平阳,攻立义姚成都于匈奴堡。”《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二年(416)胡三省注:“此匈奴种落相率保聚之地,因以为名。”《方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上。以泉得名。为宋陈抟(希夷先生)隐处。《清一统志·同州府二》:云台观“其相近有玉泉院,宋皇祐三年陈抟建”。
西魏置,属南乡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五十二里白亭村。北周废。
在今江西弋阳县东。《寰宇记》 卷107信州弋阳县: 信义水 “源出建州邵武县,从当县太平乡过。其水出矿石,锻者求之”。《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弋阳县: 信义港 “在县东二十里。源出福建邵武县境,引流
即今台湾岛东北之花瓶屿。《隋书·流求传》: 大业六年 (610),陈稜、张镇州率兵自义安(今广东潮安) 浮海击流求,“至高华屿”。即此。《新唐书·地理志》: 泉州 “东行二日至高华屿”,当指今澎湖列岛
南朝梁改北随安左郡置,治所在顺义县(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西魏改为南阳郡。
又作媪围水。即今甘肃皋兰县附近黄河河段。《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 (439),魏议征凉州,李顺称,“自温圉水以西至姑臧,地皆枯石,绝无水草”。即此。
即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石河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木兰县于此。
南宋末改宜兴县置,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为宜兴府。南宋末改宜兴县置,即今江苏省宜兴市。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