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石崖
在今湖南洪江市境内。《明一统志》卷65辰州府:双石崖“在黔阳县(治今黔城镇)南九十里。有二石对立,又名屏风崖。三面如一,传言石根随水高下,土人神之,舟楫莫敢忤犯。本朝景泰间,苗寇弗靖,人皆避其上,因筑寨置戍,名为安江双崖城”。
在今湖南洪江市境内。《明一统志》卷65辰州府:双石崖“在黔阳县(治今黔城镇)南九十里。有二石对立,又名屏风崖。三面如一,传言石根随水高下,土人神之,舟楫莫敢忤犯。本朝景泰间,苗寇弗靖,人皆避其上,因筑寨置戍,名为安江双崖城”。
清置,属郃阳县。即今陕西合阳县东北百良镇。
东胡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及洮儿河之间。附于匈奴。北匈奴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渐盛。《后汉书·鲜卑传》: “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东汉桓帝时,首
在今河北沧县北。《元和志》 卷18沧州长芦县: 萨摩陂 “在县北十五里。周回五十里。有蒲鱼之利”。
在今陕西洛南县西。出玄扈山。《山海经·中山经》:“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寰宇记》卷141引《河图·玉版》 云:“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古水
即今吉林洮南市西北那金镇。以境内那金河而得名。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10奉天省矿产表:洮南县“那金河,金”。
①秦置,属广阳郡。治所即今河北涿州市。西汉为涿郡治。三国魏为范阳郡治。西晋为范阳国治。隋属涿郡。唐武德七年 (624) 改名范阳县。②1913年改涿州置,属京兆尹。治所即今河北涿州市。1928年直属河
①在今河北平泉县南。《清一统志·承德府》: 狮山 “在平泉州南六里,山势雄伟。其东峭壁,石色全赭,土人称为紫霞峰”。②在今山西襄垣县西。《清一统志·潞安府》:狮山 “在襄垣县西四十里九龙村东。峰头大石
在今四川简阳市北。《华阳国志·蜀志》:牛鞞县“有阳明盐井”。《元和志》卷31阳安县:“阳明盐井,在县北十四里。”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宜兴军置,属常州。治所即今江苏宜兴市。二十年 (1283) 降为县,次年又升为府。元贞元年 (1295) 改为宜兴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宜兴军置,治今江苏省宜兴
明置,属平谷县。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北三十二里黄松峪乡。《明史· 地理志》 平谷县: “又东有黄松峪关,与密云县将军石关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