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双柏县

双柏县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双柏县境。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属建宁郡。西晋太安二年(303)属益州郡。东晋属晋宁郡。南朝梁末废。产银。1926年改摩刍县复置,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南三十八里云龙镇。民国《双柏县沿革志》:“因汉时城内有古柏二株,故以得名。”1962年迁治今双柏县。


在云南省中部。属楚雄彝族自治州。面积4043平方千米。人口15.4万。辖1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妥甸镇。西汉置双柏县,治今县南,属益州郡。相传因县衙门前有两棵古柏而得名。东汉末年属建宁郡。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属宁州。南北朝为云南爨氏乌蛮耕牧地。唐初属昆州,南诏为银生节度地。宋大理时名摩刍,属威楚府。蒙古立摩刍千户所和��嘉千户所,属威楚万户府。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摩刍千户所为南安州,治今县北云龙镇。又改��嘉千户所为��嘉县,治今县西南,仍隶威楚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进入云南,仍名南安州,与��嘉县并隶属楚雄府。清代仍名南安州,康熙八年(1669年)裁��嘉县为罗甸里,属南安州。雍正十年(1732年)改设��嘉州判,治理��嘉。1913年改州为县。因与福建南安县重名,1914年易名摩刍县。1929年恢复汉时双柏县名,治今县东南云龙镇。1950年属楚雄专区。1957年属楚雄州。1961年迁治小庙河公社,1963年县城迁至妥甸。大部属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农产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甘蔗、花生等。土产香菌、木耳、核桃、茶叶。矿产有煤、银、铜、铅、锌、石棉、云母等。特产“妥甸酱油”。始于明代,久负盛名。工业有木材加工、林化产品、食品、酿酒、皮革、建材、机械制造等。国道226线、省道妥三线经过县城。民间彝族虎文化源远流长,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舞、花鼓舞别具一格。城南小庙河水库东畔建有“省级南安森林公园”,园内有烈士纪念碑。


猜你喜欢

  • 枣园堡

    明正统四年 (1439) 筑,属宁夏中卫。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枣园乡。嘉靖十八年 (1539) 改属西路广武营。清乾隆三年 (1738) 城圯,八年复建,设把总。村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北部、黄河

  • 秃河

    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巴拉嘎尔高勒。《清一统志·乌珠穆沁部》:秃河“在右翼东南四十一里。蒙古名葫芦古尔。源出克什克腾东北三百十里,名阿尔达图河,西北流,入右翼境,为葫芦古尔河,又北流,入阿达可池”。

  • 米粮渡铺

    即今贵州正安县南米粮乡。《清一统志·遵义府》 “牛角巷铺”条下:又有“米粮渡铺”等, 皆戍守处。

  • 清浪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贵州镇远县东北清溪镇。清雍正五年(1727) 改为青谿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镇远县东北。属湖广都司。清雍正五年(1727年

  • 扶欢县

    唐贞观十六年(642)置,属溱州。治所即今四川綦江县东南扶欢镇。《元和志》卷30扶欢县:“以县东扶欢山为名。”北宋熙宁七年(1074)改为扶欢砦。古县名。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置,治今重庆市綦江县东

  • 宁溪市

    即今浙江黄岩市西宁溪镇。明万历《黄岩县志》卷1:宁溪市“在县西六十里”。1931年置宁溪镇。

  • 曲水宗

    在今西藏曲水县东北曲水镇。藏语意为水沟。清乾隆《西藏志》:自藏由江孜一路至后藏札什隆布路程,“西藏七十里至业党,四十里至降里,五十里至曲水”。1960年与协荣、聂当等谿合并设曲水县,驻雪村。原西藏地方

  • 柘荣县

    1945年升柘洋特种区置,属福建省。治所在柘洋 (今福建柘荣县)。1956年7月裁入福安县。1961年8月复置。1970年2月又撤。1974年12月再置。在福建省东北部,邻接浙江省。属宁德市。面积54

  • 哈拉盖补隆

    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白彦花镇。“哈拉盖补隆”,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坡梁。20世纪30年代乌拉特前旗迁治于此。1958年迁今治西山咀镇。

  • 淄乡镇

    北宋置,属邹平县。当在今山东邹平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