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华阳镇

华阳镇

①明置,属望江县。即今安徽望江县东南十五里华阳镇。清设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26望江县:华阳镇,“《志》云:镇滨江,与宿松界沙湾角、毛湖洲一带,形援相接,向为奸盗渊薮,有官军巡戍”。

②即今陕西洋县北一百四十里华阳镇。唐于此置华阳县。


(1)在江苏省句容市中西部、句容河两岸。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13.7万。镇人民政府驻华阳,人口6万。西汉置句容县,为县治。1929年以东西大街为界,南为华阳镇、北为崇明镇,1946年合并为华阳镇。1949年为城区。1956年改城镇。1989年复名华阳镇。1995年起为句容市治。2001年石狮镇并入。产稻、小麦、茶叶、棉花、蚕茧、大豆等。有机械、纺织、电子、化工、服装、建材等厂。104国道、丹句等公路经此。古迹有南朝梁康简王萧绩墓前石刻。(2)在安徽省望江县南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华阳,人口 4730。因处华阳河北岸得名。1949年属应沙乡,1952年置华阳镇,1958年为公社,1984年复置镇。1986年华阳乡并入,1992年白沙乡并入。主产棉花、稻。为望江县重要产棉基地。有纺织、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厂。集市贸易繁荣。太华公路终点。有长江航管局华阳港务站,为全县水陆交通枢纽。(3)在安徽省绩溪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华阳,人口3.6万。华阳镇名称始于汉代。《太平寰宇记》称之为“歙之华阳古镇”。建国初置醒华镇,1959年改华阳公社,1965年置镇。1992年高迁乡并入。产稻、油菜籽、茶叶、竹笋。有缫丝、织绸、链条、化工、玩具等厂。皖赣铁路经此设站。慈张、绩胡公路交会于此。有霞间宋古窑址、三雕博物馆、胡雪岩纪念馆。(4)在广东省五华县西南部、琴江上源。面积153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华阳圩,人口 2540。古称下阳,后改名华阳。1949年设阳坪乡。1950年属安流区,后属龙村区。1952年析置华阳区,1957年设乡。1958年设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建镇。属山地丘陵区。主产稻,并产甘薯、花生、大豆。为松、杉等用材林产区。有锡和水晶石等矿,并有采矿、木制家具、农具等厂。惠水公路经此。(5)在四川省双流县北部。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8.7万。镇人民政府驻华阳,人口2.5万。因地处华山之阳,故名。历为广都县治,1951—1965年为原华阳县人民政府驻地。1949年为中兴乡,1953年为中兴镇,属华阳县,1965年随华阳县并入双流县,1981年改今名,1985年华阳、协和、鹤林三乡并入。盛产花生、胡豆。有机械、化肥、纺织、皮革等厂。省石油管理局输气管理处、石油二大队地调处驻此。华龙、华东和成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西汉广都故城遗址、东寺、西寺和清建二江寺石拱桥等。(6)在陕西省洋县北部。面积561平方千米。人口 8170。镇人民政府驻华阳街,人口 1510。以镇北华阳山得名。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天宝三载(744年)为华阳县治。清康熙间称今名。1949年设华阳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主产稻、玉米、小麦、油菜籽,盛产黄连、天麻、木耳、核桃、苹果和生漆。林木资源丰富,为全县最大的用材林基地。有综合加工缝纫等厂。为县北部农贸集市。公路通洋州镇。古迹有清华阳塔遗址。1935年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曾驻此,建立华阳乡苏维埃政权,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猜你喜欢

  • 百丈崖

    在今河南卢氏县南。《宋书·柳元景传》:元嘉二十七年(450),“元景以军食不足,难可旷日相持,乃束马悬车,引军上百丈崖,出温谷,以入卢氏”。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南。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伐,雍州

  • 有仍

    又称有仍氏。夏代方国。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仲浅。《左传·哀公元年》:“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

  • 杏园镇

    即杏园渡。北宋置镇,属汲县。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南。古镇名。在今河南省卫辉市东南。旧黄河渡口。唐乾元初郭子仪自杏园渡河至获嘉县,于此败安庆绪将安太清之兵。宋置镇,属汲县。

  • 校尉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南部,位于司令礁北约7海里。实为珊瑚礁石。1935年公布名称为东北社礁。1947年改名校尉暗沙。

  • 伦布定

    又作龙布定。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西北四十里处。藏语意为龙瓶。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 宅垄土司

    亦作奢垄。在今四川小金川县西四十五里宅垄乡。《清史稿·明亮传》:乾隆三十八年(1773)征金川,“自思纽顺河取得里、得木甲诸寨,袭破宅垄,复取僧格宗,与阿桂会美诺”。即此。四十一年(1776)设宅垄屯

  • 嘉川县

    西魏恭帝元年 (554) 改兴乐县置,为宋熙郡治。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西南嘉川镇。《寰宇记》卷140嘉川县: “取嘉陵江所经为名。” 隋属义城郡。唐武德初属利州。贞观二年 (628) 属静州。十七年(6

  • 柳浪桥

    在今浙江杭州市。宋时建于清波门外聚景园中。明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 卷3: “聚景园,孝宗所筑……有柳浪、学士等桥。” “柳浪闻莺” 为西湖十景之一。

  • 都山

    ①又名孤山。即望都山。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元和志》 卷 18唐县: “孤山,盖都山也。”②亦作乌都山。即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北都山。《资治通鉴》: 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幽州道副总管郭英杰与

  • 黄巾固城

    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水寨镇。《水经·济水注》: 百脉水 “北径黄巾固,盖贼所屯,故固得名焉”。《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三年 (388),“燕青州刺史陈留王绍为平原太守辟闾浑所逼,退屯黄巾固”。胡三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