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浍州
唐武德二年(619)改浍州置,治所在翼城县(今山西翼城县)。四年(621)废。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翼城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翼城县等地。四年废。
唐武德二年(619)改浍州置,治所在翼城县(今山西翼城县)。四年(621)废。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翼城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翼城县等地。四年废。
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十里。《汉书·地理志》桂阳郡郴县:“耒山,耒水所出。”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建昌卫。治所在礼州(今四川西昌市西北礼州镇)。清雍正六年(1728)废。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礼州。属建昌卫。清雍正六年(1728年)废。
唐名木槠堰,北宋天禧间改名莫枝堰。即今浙江鄞县东南莫枝镇。清光绪 《鄞县志》 卷2《市镇》: 莫枝堰 “距城三十里”。
即今吉林靖宇县东南七十五里花园镇。民国丁文江《中华民国新地图》:濛江县东南有二道花园。
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东北牡丹江西岸。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宁古塔:城北“一百三十五里福塔密河屯, 一百四十里小人国屯,一百五十里头道河子屯”。
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北二十里。《清一统志·河南府一》: 渑坂 “有南坂、北坂”。
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21宿州: 骞山 “以山有闵子骞墓而名。墓左有龙涴潭,灌田数千顷”。
在今贵州都匀市东南 (都匀司东十里)。《清一统志· 都匀府》 引 《名山胜概记》: “洞门北向,高广皆一丈五尺。洞中石如象鼻,杂草丛生。”
明置,属安邑县。在今山西运城市东二十里。洪武四年(1371)置巡司于此。
在今西藏聂荣县境,为怒江上源喀喇乌苏河的支流。《清一统志·西藏》:布克沙克河“源出喇萨北七百余里喀尔占古察岭,南流三百余里,西合都回山之水,名沙克河。又东南流二百四十余里,西受枯蓝河,北受布克河,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