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行都司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改大宁都指挥使司置,治所在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滦平、承德以北,辽宁建昌、北票及内蒙古库伦旗以西,尚义、正镶白旗以东,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永乐元年(1403)复改为大宁都指挥使司。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大宁都司,治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二十一年更名。辖境约今河北省长城以北,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永乐元年(1403年)复名大宁都司,侨治保定府(今河北保定市)而故城废。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改大宁都指挥使司置,治所在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滦平、承德以北,辽宁建昌、北票及内蒙古库伦旗以西,尚义、正镶白旗以东,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永乐元年(1403)复改为大宁都指挥使司。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大宁都司,治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二十一年更名。辖境约今河北省长城以北,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永乐元年(1403年)复名大宁都司,侨治保定府(今河北保定市)而故城废。
①一名华。战国韩邑。在今河南新郑市北四十里华阳砦。《史记·韩世家》:厘王二十三年(前273),“赵、魏攻我华阳”。即此。②地区名。因在陕西华山之阳得名。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及川、滇、黔一带。东晋常璩所著
即今湖南永州市西南一百余里黄花岭,与广西全州县接界。《清一统志·永州府一》: 黄华岭“湘水绕其足。下有小溪,流至东安石期市入湘”。
即今浙江余姚市东三十六里三七镇。旧属慈溪县。清雍正《慈溪县志》卷1:三七市在“县(旧治慈城镇)西二十五里”。
南朝陈天嘉三年 (562) 改东阳郡置,为缙州治。治所在长山县 (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衢江流域诸市县地。隋开皇九年(589) 废。南朝梁改东阳郡置,治长山县(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约当
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尚干镇。清乾隆十年 (1745) 置永庆巡司于此。
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锡伯河。《辽史·天祚帝纪》:天庆七年(1117),以金人连下东京、春州、泰州,天祚帝“自燕下阴凉河,置怨军八营”,即此。宋沈括《熙宁使虏(契丹)图抄》记: 自中京西北行计一百六十余
即密尔特彦河。在今新疆库车县境。清宣统《新疆图志》卷70:“《新会典图》:密尔特彦河即库车河。”
清光绪年间置,在今新疆托克逊县西南苏巴什。宣统《新疆图志》卷80吐鲁番厅:“自托克逊驿偏南九十里苏巴什驿。”
在今湖北荆门市东九十里汉水津渡。《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操于当阳之长阪大败刘备,“先主斜趋汉津, 适与(关)羽船会, 得济沔,遇(刘)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在今广西扶绥县东。《方舆纪要》卷110新宁州:石人埠“在州东五十里,接宣化县界。有石如人,卓立水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