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匈奴

匈奴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又称“”。有学者认为即周代典籍中所见之薰粥、��狁。战国时期,分布于秦、赵、燕(西部)三国之北,三国皆筑长城以拒之。秦始皇命蒙恬北征匈奴,取“河南”(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各部,建立了横跨大漠南北的匈奴国家。辖地相当今内蒙古、新疆大部、蒙古国、俄罗斯贝加尔湖东西、叶尼塞河、鄂毕河上游地区及哈萨克斯坦斋桑地区。与西汉和亲后,相约以长城为界。其统治中心——单于庭,在今阴山地区。武帝时,多次与匈奴战争,统治中心移入蒙古国,“漠南无王庭”。宣帝时,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臣服于汉朝,战胜了对立势力。东汉光武帝时,匈奴分裂为二:南下归附汉朝者称南匈奴,入居汉沿边北地、朔方、五原、西河、云中、定襄、雁门、代诸郡,主要在今内蒙古黄河南北之地,单于庭在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留在漠北者称北匈奴,单于庭仍在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地区。和帝时,窦宪等大举北征,抵燕然山(今杭爱山)、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被逼西迁。留在本土之匈奴部落为鲜卑所并。三国以后,南匈奴部分并入鲜卑,大部分逐渐与汉族等融合,不复存在。


猜你喜欢

  • 招信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招信军置,治所在盱眙县 (今江苏盱眙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及安徽天长、五河、明光等县市地。十五年 (1278) 改为临淮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招信军置,治盱眙

  • 松坑口

    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91孝丰县: 松坑口在 “县 (治今孝丰镇) 西五十里。山溪错杂处也,有巡司戍守”。清废。

  • 石期市

    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南四十二里石期市镇。明初置驿,万历中废。清设巡司于此。

  • 保亭县

    1935年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987年改设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988年划归海南省。旧县名。1936年由陵水县南部析置,治今海南省保亭黎族自治县保城镇。后废置。1987年

  • 屯州

    北周置,治所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县)。隋大业初废。

  • 砣矶岛

    即鼍矶岛。今山东长岛县北砣矶岛。清《乾隆内府舆图》 作 “砣矶岛”。

  • 斜潭堡

    在今广东始兴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2始兴县 “黄田隘” 条: “又有界滩、斜潭、江口、水口诸哨堡,则江防所系也。”

  • 庞统墓

    在今四川罗江县西南白马关侧。古名鹿头关。俗名白马关。庞统 (179—214),字士元,号凤雏,襄阳人。三国时刘备谋士。建安十九年 (214)随刘备攻刘璋,围雒城 (今广汉) 时不幸中箭殁。《方舆胜览》

  • 谢塘

    在今江苏金坛市东南。《新唐书·地理志》金坛县: “东南二十里有南、北谢塘。武德二年,刺史谢元超因故塘复置以溉田。” 《舆地纪胜》 卷7镇江府: 南谢塘、北谢塘 “在丹徒东南。灌田千余顷。梁记室谢德威、

  • 河东道

    ①唐贞观元年 (627) 因山川形便,分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地区置。为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辖境相当今山西全省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间地。开元以后治蒲州 (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乾元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