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
春秋时莒邑。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春秋》:昭公五年 (前537),“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杜注: “姑幕县东北有兹亭。” 西汉置兹乡侯国。
古邑名。春秋莒邑。在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南。鲁昭公五年(前537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鲁,即此。西汉置兹乡侯国。
春秋时莒邑。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春秋》:昭公五年 (前537),“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杜注: “姑幕县东北有兹亭。” 西汉置兹乡侯国。
古邑名。春秋莒邑。在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南。鲁昭公五年(前537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鲁,即此。西汉置兹乡侯国。
明洪武中置,属临安府。治所在左作村(今云南红河县东南三十三里石头寨)。清康熙四年 (1665) 改土舍,后属石屏州。嘉庆二十四年(1819) 改属建水州。1913年设行政区。明改七溪部置,治今云南省红
亦名忠义场。即今四川资阳市南忠义镇。清光绪《资州志》资阳县:忠义场“去县五十里。即王二溪”。
在今江西寻乌县南丹朱岭下。《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丹竹楼隘“在县南丹竹岭下,与广东兴宁、平远接界”。《清一统志·赣州府二》:丹竹楼隘“明万历四年,尝移大墩巡司于此”。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汉寿县置,属梓潼郡。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旧昭化县)。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卷2 《汉中志》:晋寿县 “本葭萌城,刘氏更曰汉寿。水通于巴西,又入汉川。有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部。《水经·谷水注》: “渠水又西历庙、社之间,南注南渠。” 南渠即谷水南径西明门 “门左支渠东派入城者”。
即今河南南阳盆地湍河。源出今河南内乡县北界与嵩县及西峡县交界处,南流经内乡县东、邓州市北,至新野县北汇入白河。《水经· 湍水注》:“湍水出弘农界翼望山,水甚清澈。” 东南流至新野县入于淯。又 《续资治
亦作葭芦郡。西魏置,属文州。治所在建昌县(今甘肃文县西南)。隋开皇初废。《元和志》卷22长松县:“芦北故城,在县东五十二里。因葭芦镇为名也。”
①春秋晋地,在今山西临汾市东北。《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晋公子重耳 “使杀怀公于高梁”。《水经·汾水注》: 潏水 “乱流西北径高梁城北”。又引 《竹书纪年》: 晋出公十三年 (前462
在今四川平武县北。《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火风山“在府北十里。山势峭险,其麓即箭楼山,拥抱府城。一名旗山”。
一名灶突山,俗称烟筒山。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永陵镇南八里。清 《满洲实录》 卷2: 明万历十五年 (1587),努尔哈赤 “于硕里口呼兰哈达下,东南河二道: 一名嘉哈; 一名硕里加,河中一平山,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