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涂渤
古国名。在今印度半岛西岸之果阿。《宋会要辑稿·蕃夷七》 载:宋庆历八年(1048),兴涂勃国遣使来贡。
古国名。在今印度半岛西岸之果阿。《宋会要辑稿·蕃夷七》 载:宋庆历八年(1048),兴涂勃国遣使来贡。
在今甘肃嘉峪关市东北野麻湾。《清一统志·肃州》: 野麻湾堡 “在州西北七十里。西南至嘉峪关五十里,北近边墙。城周一百四十丈。今有把总”。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大街西北隆福寺街。明景泰四年 (1453) 建,清雍正元年 (1723) 重修。为京师巨刹。清 《日下旧闻考》 卷45: “每月之九、十日有庙市,百货骈阗,为诸市之冠。” 1901
①亦名高城岭。在今广西岑溪县北二十二里。《舆地纪胜》 卷109藤州: 高城岭 “在岑溪县”。《方舆纪要》 卷108岑溪县: 高城山 “蟠结高远。土人以为石城。岭有巨石如人立状”。②亦名石城山、石矩山。
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北魏于此置广化郡广化县。《魏书· 肃宗纪》: 北魏正光五年(524),“ (莫折) 念生遣其都督杨伯年、樊元、张朗等攻仇鸠、河池两戍”。《水经·漾水注》: “河池水南径河池戍
即今安徽霍山县南霍山。《汉书·地理志》灊县:“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水经·沘水注》:“《地理志》曰:沘水出沘山,不言霍山。沘字或作淠。”
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 置,属山东都司。治所即今山东荣成市西南靖海镇。清雍正十二年(1734) 省入文登县。(1)古地名。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置,治今山东省荣成市西南靖海。属山东都司。清
一名槐店镇。即今河南沈丘县治槐店镇。明嘉靖 《沈丘县志》: “槐坊店,在治 (今县东南五十四里老城镇) 北六十里。”
在今安徽颍上县城南八里。《清一统志·颍州府一》:八里河“其上流曰东西二柳沟。自阜阳县界流入,又东南入淮”。
简称和林。元太宗窝阔台汗七年(1235) 建,为大蒙古国都城。故址在今蒙古国西南前杭爱省哈尔和林。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后首都南迁,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大德十一年 (1307),改和林路总管府,为和林
一作庙沟。在今辽宁本溪市东南。民国《东北年鉴》 本溪湖煤矿: “又以附近庙儿沟、牛心台、八盘岭等处,开有铁矿,用煤炼焦。自乾嘉以迄咸同,数十年间,矿业颇称繁盛。” 清宣统三年(1911),中日商办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