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泰里
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古邑。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巡司于此。
在今福建省仙游县东北,属兴化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于此设巡检司。
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古邑。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巡司于此。
在今福建省仙游县东北,属兴化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于此设巡检司。
原名栖贤桥。又名三峡桥。在今江西星子县北庐山含鄱口下栖贤谷。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舆地纪胜》卷25南康军:三峡桥“在庐山之归宗寺,最为庐山之雄观。苏子由记曰:水行石间,声如雷霆,如千乘车
北宋置,属平阴县。疑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北鸾湾镇附近。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洪泽屯,“ 《唐志》: 上元中,于射阳湖置洪泽屯,厥田沃壤,大获其利”。
在今山西河曲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40河曲县: 菜园沟 “近时贼王嘉允渡河掠菜园沟,即此”。
①即今海南省海口市。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置营,设都司防守。嘉庆十六年 (1811) 改设副将。②即今云南昆明市西南海口镇。《清一统志·云南府》 “滇池” 条引 《云南通志》: “去府城西南八十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故城内。《水经·谷水注》 引 《洛阳记》: “凌云台西有金市,金市北对洛阳垒。” 《太平御览》 卷827引 《洛阳记》:“三市,大市名。金市在城中,马市在城东,阳市在城南。”
指安徽省南部。今通称安徽长江以南地区。1941年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期间,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伏击北上抗日的新四军,除千余人突围外,八千余人壮烈牺牲,史称 “皖南事变”。地区名。指今安徽省长江以南部分。
元皇庆元年 (1312) 置,属八甸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开阳县西北。明洪武五年 (1372)改置乖西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开阳县西北。辖境约相当今开阳县及其附近一带。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为
即荔浦县。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四十里青山乡。《汉书·地理志》 作 “荔蒲县”。
在今四川富顺县城西北隅。清乾隆《富顺县志》 卷1: 钟秀山 “一峰独立,左西湖,右少湖,后蹲马脑山,澜岩、北岩互相围护,前对同心塔、翠屏、桂子诸山,垒翠浮岚,釜川萦抱,为众山之宗,山畔有紫云岩,半麓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