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关索岭

关索岭

①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势极高峻,周围百余里。为滇黔通道。上有关索庙。据明王士性《黔志》:“关索岭,贵州极高峻之山,上设重关,挂索以引行人,故名关索。”另据《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 说:“索为关公子,随蜀丞相诸葛南征, 开辟蛮道至此。”遂有“关索岭”之名。

②在今云南澄江县西北。《清一统志·澂江府》:关索岭“在河阳县西北十里。山阜高数百丈,险峻难渡,若关隘然,牵绳而过”。

③一名小关索岭。在今云南寻甸县东北。相传三国蜀汉诸葛亮进军南中时曾屯军于此。


(1)在贵州省西南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境。东北—西南走向,长17千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最高峰囤落坡,海拔 1440 米。东侧坝陵河河床深切,自河谷至峰顶高差600余米。南段为滇、黔古驿道,有“滇黔锁钥”之称。明初用兵之地。《明史·吴复传》:洪武十五年(1382年),吴复克关索岭,又取其旁土寨数十,即此。今尚存古关卡城门、龙泉寺、马刨泉、御书楼等古迹。中段为斗母当河切断,形成滴水潭(滩)瀑布。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风景名胜区组成部分。(2)在今云南省澄江县西北。因山岭险峻,若关隘然,攀登必牵绳索而过,故名。山上有关,明宣德中曾设巡检司于此。(3)一名小关索岭。在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岭路盘曲,旧曾设关戍守。相传三国蜀汉诸葛亮进军南中时曾屯驻于此。


猜你喜欢

  • 集英殿

    北宋东京 (今河南开封市) 宫殿名。《宋史·地理志》: “旧名广政,开宝三年曰大明,淳化间曰含光,大中祥符八年名会庆,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殿在皇仪殿西,为宴殿。《东京梦华录》 卷1称: “御宴及试举

  • 武济

    即孟津。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县东北。《尚书·禹贡》 孔颍达疏引杜预云: “武王渡之,近世以来呼为武济。”

  • 钦察汗国

    亦作金帐汗国。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太祖成吉思汗十八年 (1223) 封长子术赤于钦察等部旧地,领有咸海及里海以北地。太宗窝阔台七年(1235) 术赤次子拔都又远征,扩大辖地至今多脑河下游。太宗后二年 (

  • 陈佗沟

    在今河南淮阳县北十里。《寰宇记》卷10宛丘县:陈佗沟“在县北一十里。上从安仁沟出,入县郭。古老传云:陈公子佗开, 所以灌溉也”。

  • 钱湖门

    又称清平门。南宋临安城西城门之一。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云居山一带。

  • 华顶峰

    天台山主峰。在今浙江天台县东北二十八里。海拔1110米。《方舆纪要》卷89浙江总叙:华顶峰“绝顶东望沧海,少晴多晦,夏犹积雪, 自下望之若莲花之萼,亭亭独秀,因名”。《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崇祯

  • 阿州

    唐贞观八年(634)改源州置,治所在光安县(今越南义静省西北香山附近)。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西北一带)。十三年(639)废。

  • 哈剌温山

    又作哈剌浑山,哈剌温只敦。即今内蒙古东北部之大兴安岭。《元史·太祖纪》: 岁癸亥(1203),“哈撒儿别居哈剌浑山,妻子为汪罕所虏,挟劝子脱虎走,粮绝,探鸟卵为食,来会于 (班朱尼河) 河上”。《史集

  • 浈水

    ①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南之滃江,为北江支流。《汉书·地理志》 桂阳郡浈阳县注: “应劭曰:‘浈水出南海龙川,西入秦 (溱)’。” 《水经·溱水注》: “溱水出 (浈阳) 峡,左则浈水注之。水出南海龙川县,

  • 一名衍氏。战国魏邑。在今河南郑州市北三十里。《战国策·魏策一》: 苏秦说魏襄王曰: “北有卷、衍。” 《史记·魏世家》: 景湣王五年 (前238),“秦拔我垣、蒲阳、衍”。古邑名。又称衍氏。战国魏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