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山
一名捧诰山。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八部山“九峰摩空,一泉奔注,普安旧治在其下”。
一名捧诰山。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八部山“九峰摩空,一泉奔注,普安旧治在其下”。
清初改高罗安抚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雍正十三年 (1735)废。
①在今河南襄城县西南五里。《清一统志·许州》:灵泉山“又名龟山。有二井,冬夏不竭”。②即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城东六十里龙泉山。《明一统志》卷59武昌府:灵泉山“在府城东六十里。山有泉,旱祷有应。因名”。
在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北。《水经·㶟水注》:如浑水西支流入宫城后,“其水夹御路南流径蓬台西。魏神瑞三年又毁建白楼,楼甚高竦,加观榭于其上,表里饰以石粉,皜曜建素,赭白绮分,故世谓之白楼
东汉雒阳北宫的南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后汉书·灵帝纪》 载:中平六年(189),“何进部曲将吴匡与车骑将军何苖战于朱雀阙下,苖败斩之”。即此。据《艺文类聚》卷62引《汉官典职》曰:“偃师
清末分隆坝二族置,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西扎曲河源。
又称时水。在今山东淄博市北。《汉书·地理志》 齐郡临淄:“如水西北至梁邹入泲。”《水经·淄水注》:“时水又西北径西安县故城南……又西至石洋堰,分为二水,谓之石洋口,枝津西北至梁邹入济。”此时水即《汉志
清乾隆三十七年 (1772)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分左、右翼二旗,属青塞特奇勒图盟。驻牧地在今新疆青河县东南。古旧旗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以舍稜的新土尔扈特部置左
①在今浙江兰溪市西北三十余里。《清一统志·金华府一》:金履祥墓“在兰溪县西北仁山后”。元金履祥(1232—1303)晚年讲学于仁山之下,学者称仁山先生。②在今广东中山市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香
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北四十里马三家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承德县图:西北有马三家。京奉铁路经此。
即今湖北武昌县(纸坊镇)东十六里五里界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江夏县(今武汉市武昌区)东南有五里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