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伏羌县

伏羌县

唐武德三年(620)改冀城县置,又于县置伏州,治所即今甘肃甘谷县。明郭子章《郡县释名》陕西卷下:“伏羌县制伏氐羌之义也。”八年(625)州废,县属秦州。至德后没于吐蕃,废。元至元十三年(1276)复置,属巩昌路。明属巩昌府。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928年改名甘谷县。


古旧县名。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冀城县置,治今甘肃省甘谷县。为伏州治。八年州废,县改属秦州。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大中三年(849年)复属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置寨。熙宁三年(1070年)为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县。属巩昌路。明、清属巩昌府。1928年改名甘谷县。


猜你喜欢

  • 化龙溪

    ①即今福建武平县南石窟河。《方舆纪要》卷98武平县:化龙溪“在县治南。一名南安溪。源出县东,流经此。又南合群溪水,入广东程乡县界”。②在今湖南宁乡县东飞凤山之阳。《方舆纪要》卷80宁乡县:化龙溪“源出

  • 青莲水

    即今广东阳山县东岭背河,南流至青莲镇注入连江。《清一统志 · 连州》: 洭水 “一名阳溪。……至县治,绕城南而东,合通儒、青莲二水,穿三峡而东……”。

  • 峨嵋山寨

    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北二十里南独乐河镇北。《方舆纪要》 卷11密云县: 峨嵋山寨在 “县东北 (南) 百十里。其东曰黄松峪关、将军石关。……《志》 曰,自峨嵋山寨东至蓟州之黄崖谷关,凡五口”。

  • 广南县

    1913年废广南府,改附郭宝宁县为广南县,以府名为县名。后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广南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1)在云南省东南部,北和东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面积798

  • 迤东道

    清雍正八年 (1730) 置,属云南省。治所在寻甸州城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后徙曲靖府城 (即今云南曲靖市)。初领云南、临安、澂江、广南、曲靖、普洱、开化、东川、昭通、广西、武定、元江、镇

  • 大溪滩

    即今浙江江山市东北大溪滩。《清史稿·耿精忠传》:康熙十五年(1676),耿精忠将马九玉以万人营于大溪滩,“杰书与赉塔、之芳督兵击九玉,战于大溪滩”,即此。在今浙江省江山市东北。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

  • 柴葫寨

    明置柴葫寨巡司,属掖县。在今山东莱州市北五十里。清雍正十三年 (1735) 裁。《清一统志》作 “柴胡寨”。

  • 白溪镇

    清置,属古田县。即今福建古田县东杉洋镇东北白溪。在湖南省新化县北部、柘溪水库东北岸。面积215.8平方千米。人口6.5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溪,人口 3200。因镇处白溪溪口而得名。1950年设白溪乡,1

  • 方山埭

    在今江苏江宁县南方山南秦淮河上。唐许嵩《建康实录》卷2:三国吴赤乌八年(245),使陈勋“于方山南截淮立埭,号曰方山埭”。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遣校尉陈勋屯田,于方山南截淮(今秦淮河)立埭,号方

  • 蓼江市

    即今湖南资兴市北二十四里蓼江畔之蓼江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兴宁县东北有蓼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