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伏牛山

伏牛山

①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南十五里。《魏书·地形志》:刈陵县有伏牛山。唐景云三年(712)黄龙见于此。

②在今山西沁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43“铜鞮山”条下:伏牛山“山有龙泉,漳河源出焉”。《清一统志·沁州》:“昔人见神牛隐此,故名。”

③即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七十里。宋《嘉定镇江志》卷6“伏牛山”条引《南徐州记》:“蒜山北江中有伏牛山。”《新唐书·地理志》 润州土贡:“伏牛山铜器。”《舆地纪胜》卷7镇江府:伏牛山“即金山。唐亦谓之伏牛山”。

④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北盱江西岸。《清一统志·建昌府一》:伏牛山“在南城县北四十里。临江,下有市”。

⑤即天息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元和志》卷6汝州鲁山县:“天息山,一名伏牛山。”《明史·地理志》嵩县:“西南有伏牛山,即天息山也。山有分水岭,汝水出焉。”

⑥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隋书·地理志》彭水县:“有伏牛山,出盐井。”《元和志》卷30彭水县:伏牛山“在县北一百里。左右盐泉,今本道官收其课”。《寰宇记》卷120彭水县:伏牛山“在县东一百里。左右有盐泉。州人现置灶煮以充军用”。明、清时盐井之泉甚盛。


(1)在河南省西南部。西接熊耳山,东至方城缺口,呈西北—东南走向,为秦岭东段重要支脉。海拔多在 1500 米以上。最高峰鸡角尖(在西峡县东北边境),海拔 2212.5 米。玉皇顶(2212 米)、老君山(2192 米)、石人山(2153 米)、摩云垛(2075 米)等亦为著名高峰。山岭主要由花岗岩构成,两侧多为变质岩,主脊尖峭,北陡南缓,山势向东南降低。方城县东北南长约20千米,宽约8~15千米的“方城缺口”,为沟通华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天然通道。黄河、淮河与汉水分水岭。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气候、土壤、植被具南北过渡特点。胜迹有仙人洞、香岩寺、杏花山猿人遗址等。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2)即“氐父山”。


猜你喜欢

  • 真源县

    唐乾封元年 (666) 改谷阳县置,属亳州。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载初元年 (689) 改为仙源县。神龙元年 (705) 复为真源县。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 改为卫真县。古县名。唐乾封元年(666

  • 丁当丁山关

    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博南山。《方舆纪要》卷118永平县:丁当丁山关“山路峻险,置哨守于此”。

  • 冷水垭镇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南,长江北岸。清乾隆《巴县志》卷2:冷水垭“离城四十里”。

  • 皇桑峪

    一名皇藏峪。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九龙山中。相传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曾藏匿于此。山顶有瑞云寺,为北宋端拱二年 (989) 建。寺旁有皇藏洞、拔剑泉、洗钵池、九龙窝、仙人床、观景峰等胜迹。

  • 洒金平

    在今青海乐都县西二十里大峡附近。北宋崇宁二年(1103)于此置绥远关。

  • 忻城县

    唐贞观中置,为芝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天宝初为忻城郡治,乾元初复为芝州治。北宋属宜州。南宋属庆远府。元属庆远路。明弘治间降为忻城土县,属庆远府。1928年复改忻城县,属广西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 淮原驿

    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21盱眙县: “淮原驿在县西南三十里,为往来濠、庐之通道。”

  • 桑庄

    即今河南邓州市东南三十里桑庄乡。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 同治三年 (1864) 三月,太平军 “后股尚在邓州桑庄、腰店”。

  • 宕昌

    西羌别种。地当今甘肃南部西汉水与白龙江流域。《魏书·宕昌传》: 宕昌羌梁懃自称王,“其地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人二万余落”。北周保定四年 (564) 大将军田弘讨灭之,

  • 密滴

    即今云南弥渡县东南牛街彝族乡。清道光间改名牛街。咸丰六年 (1856) 李文学等领导的彝族起义,曾设府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