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沟镇
一名五沟营。即今河南西平县东北二十八里五沟营镇。旧属郾城县。《清一统志·许州》:五沟镇“在郾城县东南五十里”。
在安徽省濉溪县南部。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五沟,人口 2500。镇以驻地名。因旧有五条沟渠得名。1949年设五沟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界沟、童亭二乡并入置五沟镇。地处淮北平原。主产小麦、大豆、甘薯、棉花,产池藕、蚕茧。有煤矿和水泥预制件、砖瓦等厂。镇区沿公路两侧呈三角形分布。濉蒙公路经此。
一名五沟营。即今河南西平县东北二十八里五沟营镇。旧属郾城县。《清一统志·许州》:五沟镇“在郾城县东南五十里”。
在安徽省濉溪县南部。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五沟,人口 2500。镇以驻地名。因旧有五条沟渠得名。1949年设五沟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界沟、童亭二乡并入置五沟镇。地处淮北平原。主产小麦、大豆、甘薯、棉花,产池藕、蚕茧。有煤矿和水泥预制件、砖瓦等厂。镇区沿公路两侧呈三角形分布。濉蒙公路经此。
在今湖南沅陵县西二里。《清一统志 ·辰溪府一》: 凭虚楼 “明王守仁谪龙场,过此寓焉。庭中古松一树,因榜其旁曰松云轩”。
一名秦川河。在今四川威远县东。南流注入威远河。《方舆纪要》卷72威远县:龙会河“在县东。曲流如盘龙,合于献宝溪”。《清一统志·嘉定府一》 “献宝溪”条下:“其龙会河一名秦川溪。源出佛顶山,南流至县东,
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废贵州、贵前二卫改置,与新贵县同为贵阳府治 (后省新贵入贵筑)。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1913年移治息烽城,改名息烽县。1930年复改贵阳县为贵筑县,迁治花溪。1957年并
①五代晋改唐兴县置,属莫州。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后周显德六年 (959) 废。②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改义川县置,属丹州。治所即今陕西宜川县。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
即今四川西昌市南黄联关镇。民国 《西昌县志》 卷1: 黄连坡 “距县五十五里”。
南宋嘉熙三年(1239)筑,属泸州。故址在今四川江安县西中坝。《方舆纪要》卷72江安县“大江”条下:“《志》云:县西旧有三江碛,控江为险。宋嘉熙三年筑城于此,以御蒙古。或曰三江碛即绵水口也。”
又作珂埒库、克特库。清乾隆十九年(1754) 所设大青山前十一卡伦之一。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光绪 《归绥识略》: 珂勒库卡伦 “在归化城西北八十里”。
在今台湾省台北县贡寮乡东南隅,为台湾岛东北端。因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在此登陆,称“Santiago”,音译为“三貂”。明末流寓沈光文《平台湾序》称为“三朝”,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有“山朝山
①北宋置,属南充县。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南一百三十里安福镇。②即今江西宁都县北四十五里安福乡。明嘉靖《赣州府志》卷5:宁都县有安福市。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0宁都州图:北有安福墟。③即今湖北枝江县西北
西晋太康五年(284)改安平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武邑、枣强、新河、南宫、广宗等县市地。北魏改为长乐郡。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安平国置。治信都县(即今冀州市),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