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池口
又称五池沟。在今河南中牟县西。《水经·渠水注》:渠水经圃田泽后,“后合五池沟,谓之五池口。魏嘉平三年,司马懿帅中军讨太尉王凌于寿春, 自彼而还,帝使侍中韦诞劳军于五池者也”。
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为渠水与五池沟汇聚之处。三国魏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帅中军讨伐王凌,自寿春还,侍中韦诞奉帝命劳军于五池,即此。
又称五池沟。在今河南中牟县西。《水经·渠水注》:渠水经圃田泽后,“后合五池沟,谓之五池口。魏嘉平三年,司马懿帅中军讨太尉王凌于寿春, 自彼而还,帝使侍中韦诞劳军于五池者也”。
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为渠水与五池沟汇聚之处。三国魏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帅中军讨伐王凌,自寿春还,侍中韦诞奉帝命劳军于五池,即此。
北魏延昌元年 (512) 置,治所在安昌城(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置昌州。
①北宋置,属江津县。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六十里长江畔。②北宋置,属安岳县。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南一百里赤云乡南。《舆地纪胜》卷158普州:石羊镇“在安岳县。又有石羊山,去县一百三十里。昔有石羊见此,因名”。
一作加林错。即今西藏申扎县西北格仁错。清末辛亥年版 《西藏新志》 卷上: “嘉零湖,在当拉裕穆湖之东。其形自西北斜亘于东南,长四十英里,广八里至十二英里。湖水清澄。自西北隅流出,而入查尔喀特湖。又自其
即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北木兰达河,由北而南贯穿县境,注入松花江。《清史稿·地理志》 木兰县:“又西,大小木兰达河,左会镇阳河。”
在今湖南耒阳市东南蔡子池畔。蔡伦 (?—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 (郡治在今彬州市) 人。和帝时为中常侍,安帝时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封龙亭侯。蔡伦总结前人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
在今贵州西南部,南盘江支流。《清一统志·兴义府》:马别河“其水自普安县楼下河流入境,南注广西西隆州巴皓河”。
今蒙古国色楞格省东南哈拉河。《隋书·铁勒传》:独洛河北有同罗部。唐杜佑《通典》卷199:“多览葛,在[薛]延陀东界,居同罗水。”突厥文碑作Tongra。今哈拉河在土拉河北,其上游名通格勒河,即古同罗水
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后避景帝刘启名讳,改为开阳县。按文献记载景帝以前亦作开阳者,乃为后世追改。古县名。西汉以启阳邑置,治今山东省临沂市北。属东海郡。后避景帝刘启名讳,改名开阳
即迁阳镇。今福建浦城县北四十里仙阳镇。在福建省浦城县北部、南浦溪沿岸。面积23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仙阳,人口 2120。北宋建为迁阳镇,俗名仙阳,以处渔梁山南、有揖仙桥而得名仙阳。1
唐置,属长沙县。即今湖南望城县西北三十四里乔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