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山

云山

①即东阳山。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七十余里。《方舆纪要》卷21盱眙县:云山“一名东阳山,盖以旧县而名。上有天井,冬夏皆水深五丈许”。

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北六十里南湖北岸之昆山。《方舆纪要》卷28宣城县“麻姑山”条下:云山“在府东北六十里。其西为大延岭,路通水阳巡司。又西有白鱼岭及寨口诸山。云山西北,别为蒋山,下瞰固城湖,接高凉南境”。

③在今江西临川市北三十五里。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临川县图说:县北“白水湖又十里至云山圩”。

④即今山东宁阳县西北十五里云山。《方舆纪要》卷32:“上有穴,四时出云。”

⑤在今湖南武冈县南三十五里。《方舆胜览》卷26武冈军:云山“在武冈县。此山为一郡胜处。又有月华山、杏花坞、投龙洞、猿藤水、道者岩、侯公洞,第六十九福地也”。《方舆纪要》卷81武冈州:“山有七十一峰……峰峦岩洞,奇胜不一。自麓至巅,盘回石磴几二十里。”

⑥在今广东和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和平县:云山“在县西北百里。有大小二山,遇冬积冰,弥月不消”。

⑦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云山“九峰四垂如云”。

⑧又称独秀峰。在今广西德保县城东北隅。《清一统志·镇安府》:云山“在府署后。形势环抱,层叠如云。旁有独秀峰,峻插天表”。

⑨亦名运山、营山。即古披衣山。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寨。《方舆纪要》卷68蓬州:云山在“州东南二十里。四围壁立,其上平广。宋淳祐初兵乱,移州治于山上,藉以保固。元人复迁旧治”。《清一统志·顺庆府一》 引《元一统志》:云山“在营山县西四十里。一名披衣山。其山高险,四壁斗绝。宋淳祐三年,制置使余玠建砦栅,移州治于此”。


猜你喜欢

  • 羌桥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资治通鉴》:南朝陈太建四年(572)十一月,“周主行如羌桥”。胡三省注:“羌桥在长安城东, 以苻、姚诸羌而得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东。北周建德中武帝如羌桥,颁赐长安以

  • 拐河镇

    即今河南方城县北四十四里拐河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咸丰七年 (1857) 十一月“初,南窜之匪由南召拐河图窜角子山”。在河南省方城县北部。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拐河街

  • 听水

    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水经·济水注》:“巨合水又北,听水注之。水上承泺水,东流北屈又东北注于巨合水。”元于钦《齐乘》卷2“泺水”条谓“听水即今之响河”。

  • 大良城

    亦作大良平城。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大良乡。南宋为广安军治。后改为西宁军治。

  • 牟山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六十里斗鸡台。大业二年(606)改安丘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东省安丘市西南。属高密郡。大业二年(606年)改为安丘县。

  • 黄圃墟

    即今广东顺德市东南小黄圃村。明弘治九年 (1496) 置巡司于此。清康熙六年 (1662) 裁,寻复置,小黄圃之东南为大黄圃,即今中山市北之黄圃镇。清设黄圃汛,有外委把总驻防,并建炮台于此。

  • 方亭县

    北周闵帝改什方县置,属广汉郡。治所即今四川什邡县。武帝时省入雒县。古县名。北周闵帝改什方县置,治今四川省什邡市。属广汉郡。武帝废入雒县。

  • 辛寨

    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三十里辛寨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临朐县图》:东南有辛砦。

  • 南沙河

    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顾炎武 《昌平山水记》 卷上: 南沙河 “出昌平州西南五十里龙泉寺,合西山诸泉东流为南沙河”。经昌平县沙河镇东南窦各庄,与北沙河合。②在今山东长清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3

  • 荔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荔浦县 (今广西荔浦县西)。辖境相当今广西蒙山、荔浦等县地。贞观十二年 (638) 废。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荔浦县(今广西荔浦县西荔水北)。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