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沟
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7保安州:二郎沟“亦出矾山下,居民资以灌溉,东北流入于洋河”。
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7保安州:二郎沟“亦出矾山下,居民资以灌溉,东北流入于洋河”。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北。宋 《咸淳临安志》 卷28新城县: 青牛岭 “在县西七十里南新乡,旧名宝福山”。《方舆纪要》 卷90新城县: 青牛山 “山分三支,逶迤而东,有青牛岭,通于潜大路”。
①又名常山、大茂山。五岳之北岳。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尚书·禹贡》: “太行恒山,至于碣石。” 《周礼·职方》 并州: “其山镇曰恒山。” 《尔雅·释山》: “恒山为北岳。” 皆此。②在今山西省东北部
由今湖南株洲市至江西萍乡市。全长83公里。为萍乡煤矿运煤而筑。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动工,因受义和团影响,曾停工10月。二十九年 (1903) 修通萍乡至醴陵段。三十一年 (1905)全线竣工。
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清光绪《畿辅通志》卷65:大石墙山“在独石口东南一百九十里。山产石炭”。
①三国蜀汉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延熙十年(247),“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即此。南朝宋废。北周复置,属广年郡。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六十里。隋大业初
简称海朗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置,属广海卫。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01海朗所: “在阳江县东南五十里。……有城,周四里有奇。城据海朗山上,因名。下临海,亦曰镇海山,与双鱼所并
即今福建古田县东杉洋。《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古田县:杉洋镇在“县东四十里。有巡司,洪武十二年(1379)建。《志》云,杉洋地出银坑,多矿盗,旧设捕盗馆并郡司马分驻于此”。在福建省古田县东部、龙舞溪两
即今浙江开化县西南三十里华埠镇。明置巡司于此。在浙江省开化县东南部,东南邻常山县。面积105.4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华埠,人口1.5万。古为船埠,以繁华著称,因名。明代设巡检司,清有守
在今云南马龙县南六十里。《明一统志》卷87曲靖军民府:伯刻山“在马龙州南六十里。其东北有多罗山,皆峰峦峻峭,怪石巉岩”。
在今浙江东阳市区东门外二里。当地卢姓居民长期聚族而居。自明永乐十九年(1421)族人卢睿成进士起,到清代中叶科第不绝,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点。西面的卢氏宗祠是明代建筑物,雕饰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