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阳

东阳

①古地区名。春秋晋地,战国时先后属卫、赵,相当今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荀吴略东阳”;《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秦拔我石城,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 皆即此。

②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八十里关阳镇。《左传》:哀公八年(前487),“吴师克东阳而进”。即此。

③春秋齐邑。在今山东临朐县东三十六里。一名凡城。又名晏弱城。《左传》:襄公二年(前571),“晏弱城东阳以偪之”。杜注:“齐境上邑。”


(1)古地区名。春秋属晋,战国属卫,后又为赵地。指今河北省太行山南部以东地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荀吴略东阳。”即此。(2)古邑名。(1)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左传》襄公二年(前571年):齐“晏弱城东阳”,以逼莱,即此。(2)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关阳镇。《左传》哀公八年(前487年):吴伐鲁,“克东阳而进”,即此。(3)古城名。东晋义熙中青州刺史羊穆之所筑,因南临阳水,阳水世亦称为东阳水,故名。在今山东省青州市。北齐移益都县(今青州市)治此。隋在阳水之南另建南城,以此城为北城。金天会中颓废,县治移于南城(今青州市包有南北城)。东晋、南北朝时为兵争要地,历为青州、齐郡治;隋以后历为青州、北海郡治;宋为京东东路、金为山东东路治。


猜你喜欢

  • 荻苴侯城

    在今山东无棣县西北二十里。《汉书·功臣表》: 元封三年 (前108) 韩陶以朝鲜降将封荻苴侯,即此。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35谓 “今讹为龙且城”。

  • 泽普勒善河

    即今新疆叶尔羌河上游。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1: 叶尔羌河 “其河二源,西源曰泽普勒善河”。

  • 乐阳江

    即洛阳江。今福建泉州市东北洛阳江。

  • 野鸡河

    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古日古勒台河。《清一统志 · 巴林部》: 野鸡河 “在旗北一百里。蒙古名戈尔戈台。源出葱山,东南流,入黑河”。

  • 九陌

    《三辅黄图》卷2引《三辅旧事》云:“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后遂泛指都城中的大路。唐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亦指田间的道路。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见《三辅黄图》卷二引《三

  • 越支盐场

    一名越支社。在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三十里。盛产盐。清于此置盐场,并设盐大使。《清一统志·遵化州二》: 越支盐场 “东接济民,西北至斗沽,接宝坻县芦台场,广袤二百四十里”。民国初并入芦台场。

  • 茶关

    一名蚕岩关。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四十里龙溪乡东查关。《清一统志·茂州》: 茶关 “在汶川县南一百四十里。一名蚕岩关”。清有把总驻防。

  • 林溪塘

    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北林溪乡。清乾隆《柳州府志》 卷5怀远县: “北城阳塘二十五里至林溪塘。”

  • 胡良渡

    一作胡梁渡。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畔。《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 史思明分四路进兵汴州,“周挚自胡良济河”。又,五代晋天福二年(937) 六月,“杨光远奏引兵逾胡梁渡”。胡三省注:“在滑州

  • 辋川

    一作辋谷水。在今陕西蓝田县南。源出南山辋谷,西北流入灞河。《清一统志·西安府一》 引《蓝田县志》: “县南峣山口两峡夹峙,辋川水从此北流入灞。” 唐王维晚年隐居于此,作有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