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澨

三澨

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对三澨的解释众说纷纭,其说主要有:(1)水名。在今湖北京山县、天门市境。汉郑玄《尚书》注:“三澨,水名,在江夏竟陵县界。”唐孔颖达疏:“三澨,水名,入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今竟陵有三参水,俗云是三澨水。”(2)三水的简称。有三说:1.在今湖北京山县、天门市境。《方舆纪要》卷77京山县“澨水”条:“又县境有汉澨、漳澨、薳澨。说者谓即《禹贡》之三澨, 皆与竟陵接界云。今亦湮。”2.在今湖北襄樊市境。胡渭《禹贡锥指》:“意三澨当在淯水入汉处。一在樊城南;一在三洲口内。皆竟阳县地,在��县之北也。言在竟陵者非是。”3.即今河南泌阳县之泌河。金履祥《尚书注》:“三澨,即泌河,其一源名三家河,又一源名三里河,西南流至邓州,东南合白河、洁水河入汉。是名三澨也。”(3)水边。许慎《说文》:“澨,埤增水边,土人所止者。”侯祯《禹贡古今注通释》:“孔、郑以三澨为水名,不及许氏之确。”


猜你喜欢

  • 披衣山

    一名云山。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寨。《寰宇记》 卷139朗池县: 披衣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天将雨,山上云雾驰曳如披衣焉,上有云山寺”。

  • 寺头镇

    ①即今江苏无锡市北十里寺头村。因有保宁寺而得名。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无锡县图:北有寺头镇。②即寺前镇。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里寺前镇。在山东省临朐县西部。面积153.6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

  • 北仑河

    亦名北市江。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清史稿·地理志》 防城县:北仑河“其上源曰文义河,出拷邦岭,东北至北仑汛,屈而南,嘉隆江自西南来注之。其南岸则越南界也”。北仑河从木河村起至东兴镇,为中越界河。在广

  • 香水园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明一统志》 卷5隆庆州: 香水园“在州治东。元仁宗诞处。其址尚存”。

  • 大栅城

    一名大栅坞。即今河南荥阳市。《水经·济水注》:“索水又北,径大栅城东。晋荥阳民张卓、董迈等遭荒,鸠聚流杂堡固,名为大栅坞。至太平真君八年,豫州刺史崔白自虎牢移州治此,又东开广旧城,创制改筑焉。”太和十

  • 神定河

    在今湖北郧县东南。《清一统志·郧阳府》: 神定河 “在郧县东南二十里。源出县南六十里十堰店 (今十堰市),北流入汉”。

  • 大钟寺

    即觉生寺。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即“觉生寺”。

  • 伊宁县

    1914年改宁远县置, 为新疆伊犁道治。治所即今新疆伊宁市。取“伊犁安宁”之意。1930年属伊犁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52年析置伊宁市。1957年县徙治吉里圩孜镇(今伊宁市东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

  • 大荔县

    西晋改临晋县为大荔县,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北魏初复名临晋县。清雍正十三年(1725)复置大荔县,为同州府治。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东部、渭河北岸,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属渭

  • 大仙山

    即今福建大田县东南大仙峰。《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大田县:大仙山“在县南。有双峰插天,如仙人角髻立于云外,县之镇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