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岭北湖南道提刑按察司,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潭州路 (今湖南长沙市)。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司。明初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岭北湖南道提刑按察司,治潭州路(治今湖南长沙市
1944年由丹寨、台江两县析置,驻小丹江 (在今贵州雷山县东)。以境内雷公山为名。1949年升为雷山县,并移治丹江镇。1944年(1943年批准,1944年正式成立)由丹寨、台江两县柳江、清江河两流域
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三洞桥附近。王建为五代前蜀皇帝,死后葬此,称为永陵。明天启《成都府志》卷3:王建墓“在大西门外。有二石幢。旁有太后墓冢。右为人马甚伟”。1942年发掘,为圆形墓冢,封土高15米,直径
初名咸熙寺。又名大佛寺、七佛寺。辽开泰九年 (1020) 建,在今辽宁义县城内东大街路北。明 《辽东志》 卷1义州: 奉国寺 “在钟楼东。一名七佛寺。佛宇高七丈,中有佛像七尊,高与殿称,中建石碑”。清
西魏置,属襄州。治所在义安县(后改常平县,今湖北襄阳县西)。隋开皇初废。西魏置,治义安县(后改名常平县,今湖北襄樊市西)。辖境约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南。隋开皇初废。
古国名。又名萧同。春秋时为宋国附庸。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左传》: 庄公十二年 (前682),宋万弑闵公,“群公子奔萧”。鲁宣公十二年 (前597)灭于楚。后迭为楚、宋之邑。《战国策·秦策四》:“秦楚之
在今江苏扬中市。本系长江中沙洲,原属丹徒县。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4年1月)于洲上置太平厅,1912年改为太平县,1914年又改名扬中县。江苏省南部长江中的冲积沙洲。明时始露出水面。扬中市即在此沙
①在今河北遵化市西南二十里。《明一统志》 卷1顺天府: 明月山 “高百余仞,上有石穴,南北相通,穴口望之,若明月然”。②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北。《舆地纪胜》 卷74归州: 明月山 “在巴东。山上有窍如明月
南齐改黾阳县置,属巴东郡。治所在今四川巫山县南。后废。
①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右江流域。北宋改为归城州。②北宋改归诚羁縻州置,属邕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右江流域。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