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万寿桥

万寿桥

即今福建福州市区八一七南路与中洲间的解放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1322)落成。《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万寿桥“在府南,跨南台江上,长三百余丈,石梁水门三十有九。元大德七年建。明成化后屡经修葺,俗名大桥。郡境之桥以十百丈计者,不可胜纪,万寿桥与洪山桥尤为雄壮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改建,易名解放大桥。


(1)桥名。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区的解放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至治二年(1322年)落成。王应山《闽都记》万寿桥:“横跨台江,旧为浮桥,屡修屡坏。……元大德七年(1303年)头陀王法助奉旨募造石桥,晒水为二十九道,上翼以石栏,长一百七十丈有奇,南北构亭二。至治二年(1322年)落成。学士马祖常为记,刻‘万寿桥’三字于右。”《读史方舆纪要》福州府万寿桥:“在府南,跨南台江上,长三百余丈,石梁水门三十有九。元大德七年(1303年)建。明成化后屡经修葺,俗名大桥。郡境之桥以十百丈计者,不可胜纪,万寿桥与洪山桥尤为雄壮云。”建国后重修改建,易名解放大桥。 (2)村名。在四川省岳池县东北。属花园镇。人口250。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桥,适逢乾隆帝70寿辰,故名万寿桥。地以桥名。有农机等厂。通公路。


猜你喜欢

  • 黄草泊

    即今新疆精河县北之艾比湖。《新唐书·地理志》 北庭大都护府: “西林守捉,又经黄草泊。”

  • 峡路

    亦名峡西路。北宋开宝六年 (973) 分西川路置,后为至道十五路之一。以在三峡以西而名。治所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梓潼、蓬安、垫江、璧山、江津以东,湖北建始、鹤峰以西,陕西留坝、

  • 马尾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地处闽江下游北岸,负山临水,为福州外港。南宋《淳熙三山志》地理6作“石马”。明王应山《闽都记》卷12:马江“在江右里,南台、西峡皆汇于此。江心有巨石如马头,潮平则没,潮退则现,故名

  • 峨和县

    唐天宝十 一年 (752) 置,属临翼郡。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六十里太平乡南岷江西岸。《元和志》 卷32峨和县: “以县有峨和山也。县在石臼戍北大江之西。” 后废。古县名。唐天宝十一载(752年)

  • 人门

    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三门山。王翰《游三门记》:“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中。循河至三门,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曰人门。水行其间,声激如雷,而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三门之广,约二十尺。其东百

  • 顺政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汉曲县置,为兴州治。治所即今陕西略阳县。大业初为顺政郡治。唐为兴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顺政郡治。乾元元年(758) 复为兴州治。南宋开禧三年 (1207) 改名略阳

  • 冯滷池

    即白盐池、黑盐池,分别在今宁夏盐池县北和陕西定边县西北。《资治通鉴》:南朝宋永初元年(北魏拓跋嗣泰常五年,420),“魏主如翳犊山,遂至冯滷池”,即此。

  • 涧阳县

    南朝宋改简阳县置,为宁浦郡治。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飞龙乡江口村。南齐复改为简阳县。古县名。南朝宋时以简阳县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南郁江南岸,属宁浦郡。南朝齐复名简阳县。

  • 新滩市

    即今湖北秭归县 (剪刀峪) 西北新滩镇。《明史·地理志》 归州: “东南有南逻口巡检司,后迁于新滩。” 清代宜昌府同知驻此。

  • 保甸铺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方舆纪要》 卷121普安州 “亦资孔驿” 条下: “保甸铺在州东。(明) 宏 (弘) 治十一年,官军讨普安乱贼,营于保甸铺侧,为贼所袭,死者甚众。”在今贵州省盘县南保田。明弘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