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饮马投钱

饮马投钱

唐.徐坚《初学记》卷六《渭水第八》引汉.赵岐《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汉.应劭《风俗通议.衍礼》:“太原郝子廉,饥不得食,寒不得衣,一介不取诸人。曾过娣(注:此当指弟妻。《白帖》卷六引作“过姊留饭,密留五十钱于席上而去。”)饭,留十五钱,默置席下去。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井中(《蒙求旧注》引作:“常远行于路饮马,辄投钱于井中)。”

项仲仙和郝子廉性行廉洁,从来不愿沾别人一点便宜。或在渭水饮马,或食用井水,都要把钱币投到水中,仿佛买水一样。今天看来,这种投钱的方法毫无意义,行为未免过于迂腐。

郝事《太平御览》卷五一七引《风俗通》作“郝廉”。

旧时以此典比喻廉洁不苟取。评者或以为此实沽名钓誉之举。

南朝梁.任昉《报陆倕书》:“不一饭以忘过,每三钱以投渭。”

隋.柳䛒(䛒音biàn,字顾言)《奉和春日临渭水应令》诗:“饮马投钱岸,解钓剖璜津(璜即璜溪,又名磻溪,周姜尚钓于此得玉璜,故称)。风丝曳香饵,覆杯怀昔人。”


并列 比喻品行廉洁不苟。语本唐·徐坚《初学记》引汉·赵岐《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山,饮马渭水,每投三钱。”汉·应劭《风俗通·愆礼》:“(太原郝子廉)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井中。”△褒义。用于人的品行方面。→脂膏不润 玉洁冰清 纤尘不染 ↔贪得无厌 见钱眼开


【词语饮马投钱】  成语:饮马投钱汉语词典:饮马投钱

猜你喜欢

  • 无终

    《三国志.田畴传》载:三国 魏田畴志行卓越,隐居无终山。后以“无终”为隐逸之典。晋陶潜《拟古》诗之二:“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清阎尔梅《汧置草堂读史》诗:“郭泰辞征虚有道,田畴抗节隐无终。”【词语

  • 窃簪之臣

    《淮南子.道应训》:楚将子发(或作子反)喜欢宴请有某种特殊本领的人。楚有善于偷窃的人往见子发,子发以礼待之。不久,齐伐楚,楚军败,齐军愈强。楚大夫计尽,善偷者自愿效力,先偷得齐将军之帷,再偷其枕,三偷

  • 黄羊祭灶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宣宗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倾,舆马仆隶,比于邦君。”阴子方以黄羊祭灶而致富是无稽之

  •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断:决断。乱:祸乱。卜应当决断而不决断,就会产生祸乱。 表示行事要当机立断,否则贻害无穷。语出《后汉书.儒林传.杨伦》李贤注引《黄石公三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春申君列传.赞》:“语曰

  • 射龟

    六朝.佚名《燕丹子》载:燕太子丹为刺杀秦王,请来荆轲,照料无微不至,恐有不周之处。一次,二人在东宫观赏池水,“见一大龟浮出水面,荆轲捡瓦击龟,太子便命人取金丸给荆轲,代瓦击射”。战国时,燕太子丹非常敬

  • 三刀吏

    源见“三刀梦”。指州刺史。清蒲松龄《代毕刺史复颜山孙启》:“不佞四海逸民,三刀旧吏。”

  • 风遥牛马

    同“风马牛不相及”。清无名氏《偷甲记.甲圆》:“小弟追甲入山,自当归咎于彼;将军风遥牛马,何以怅望略同?”

  • 右牵

    《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孔颖达疏:“马羊多力,人右手亦有力,故用右手牵掣之也。”后因以“右牵”指进献马、羊之礼。宋苏轼《赐外任臣僚进奉兴龙节马诏敕书》:“眷惟外服之良,来效右牵之礼。”

  • 毛锥处囊

    源见“毛遂自荐”。比喻怀才尚未显露。清毛奇龄《中秋后风雨连日蒙冯老夫子赋苦雨吟见怀依韵和答》:“毛锥处囊不立见,空道南金与东箭。”

  • 问难

    对于疑难反复讨论或辩驳。汉代王充《论衡.问孔》:“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后汉书.丁鸿传》:“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