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风行草偃

风行草偃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论述君民关系时说:君犹若风,民有如草。草应风而倒伏。后因用为以德化民之典。

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裴松之注引《吴书》:“纮至,与在朝公卿及知旧述策材略绝异,平定三郡,风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诚,乃心王室。”


并列 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人们心悦诚服。《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周书·武帝纪》:“~,从化无违。”△多用于政治方面。 →望风破胆 ↔鼓噪而进。也作“风行草从”、“草靡风行”。


【词语风行草偃】  成语:风行草偃汉语词典:风行草偃

猜你喜欢

  • 一弦琴

    《晋书.隐逸传.孙登传》:“陈登字公和……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一弦”,指隐士孙登所弹的一弦琴。后因用以比喻隐士清高自适的隐居生活。唐

  • 白首太玄经

    源见“草太玄”。谓淡于势利,潜心著述。唐李白《侠客行》:“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锦归

    同“衣锦还乡”。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忆昔先朝朱买臣守会稽,司马相如持节锦归。”《再生缘》第四二回:“翁婿锦归威凛凛,齐回湖 广与江南。”【词语锦归】   汉语大词典:锦归

  • 猗顿富

    源见“陶白之资”。指巨富。唐章孝标《上浙东元相》诗:“黎庶已同猗顿富,烟花却为相公贫。”唐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乃于文学中,十倍猗顿富。”

  • 秦王构石

    同“秦王鞭石”。唐李峤《桥》诗:“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 汉南春

    源见“桓公柳”。借指当年所植,现已长大的柳树。唐徐凝《浙东故孟尚书种柳》诗:“不似当时大司马,重来得见汉南春。”

  • 损之又损之

    损:减损。 原意是不断减去华伪而归于纯朴。 后又指尽量保持谦逊。语出《庄子.知北游》:“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汉.张衡《东京赋》:“损之又损之,然尚过于周堂。”《孔子家语.三恕》:

  • 上兵伐谋

    《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屈服敌人,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是攻城。后因用为以谋取胜之典。《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

  • 厕枣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纰漏》:“王敦(字处仲,拜驸马都尉,后进征南大将军,拜侍中,欲专制朝廷,又觊觎帝位,发兵内向,攻入石头城。明帝起兵讨灭之。)初尚主(敦娶晋武帝女午阳公主修袆为妻),如厕,

  • 忍辱草

    《涅槃经》卷二十七引《师子吼菩萨》:“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则出醍醐。”雪山上有忍辱草,佛家取其义而教育弟子应能忍辱,便自成佛。后用为咏佛事之典。唐.贯休《遇五天僧入五台五首》其二:“空馀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