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姜肱被”。称颂死者生前兄弟友好之情。清张廷璐《哭梁贡》诗:“魂依姜被霜华冷,肠断苏机血泪枯。”【词语魂依姜被】 成语:魂依姜被汉语大词典:魂依姜被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睟(suì):润泽;盎:通泱、盛。“睟面盎背”,意谓仁义礼智内生于心,外则充满于身体各部,现于面部
《汉书.枚乘传》:“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知海陵之仓。”西汉文士枚乘曾上书吴王濞,言海陵县有储存粮食的大仓库。后遂用为咏储粮之典。唐.张继《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诗:“量空海陵粟,赐乏水
《礼记.内则》:“鱼去乙。”东汉.郑玄注:“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人不可出。”《尔雅.释鱼》:“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晋.郭璞注:“此皆似篆书字,因以名
同“莱衣彩戏”。清袁枚《八月二日庄滋圃新参闻相公玉体有吝载酒延候拉枚同往》诗:“新参风义高前古,门生也作莱衣舞。”
同“薏苡明珠”。清王夫之《杨殿撰慎》诗:“伏波未洗明珠怨,莫诧中朝有建威。”
阿:前缀,用在称呼的前头。家( ㄍㄨ gū ):同“姑”,指丈夫的母亲。翁:指丈夫的父亲。 不装聋作哑,就当不了公婆。 意谓做长辈要宽宏大量,对某些小事,不宜过分明察。这原是古代谚语,最早见于《
同“蝇随骥尾”。宋陆游《泽居》诗:“平日酷憎蝇附骥,暮年肯作鹤乘轩?”
《艺文类聚》卷八十二引《孔子家语》:“楚昭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向群臣,莫能识之。使问孔子,孔子曰:‘此萍实,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能获焉。’王遂食,大美。又遣问孔
同“看囊钱”。清钱谦益《跋〈渭南文集〉》:“穷子为他家数宝,人皆知其无看囊一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