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顾名思义

顾名思义

看到名字就想到名子的含义。后来也比喻做出某种结论或解释是理所当然的。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晋阳(今山西晋阳)人。曹丕在东宫时,为中庶子。曹丕即位,迁兖州刺史。明帝时加扬烈将军。齐王曹芳时和东吴交战,以军功封征南大将军,京陵侯,后以平诸葛诞之乱,位进司空。王昶为人非常注重名节,甚至给子侄们起名字也考虑谦实守道。侄儿起名叫王默(字处静)、王沈(字处道)。其子名叫王浑(字玄冲)、王深(字道冲)。并写书告戒他们说:“孝敬仁义是最重要的,应身体力行,不应追求浮华。我想让你们立身行事,遵守儒者之教,履行道家之言,所以才用玄、默、冲、虚作你们的名字,为的是让你们看到名字就想到它的含义,而不能违背它。”

【出典】: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卷27第744、745页:“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故兄子默字处静,沈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遂书戒之曰:‘……欲使汝曹立身行己,尊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例句】: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道曜讲《老子》,王侍中(祯之)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顾名思义。’”刘峻注:“老子明道,祯之字思道,故曰‘顾名思义。’”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岳飞应道:是先人命为‘鹏举’二字。周侗道:‘正好顾名思义。’”


连动 看到名称,就会想到它的含义。语出《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故兄子默字处静,沉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遂书戒之曰……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张天民《创业》:“无名地,~,它是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没有人家,没有道路,没有牛羊,它连个名字都没有,因此叫无‘名’地。”△用于描写名实一致。→ 望文生义循名责实 名副其实 ↔有眼无珠 名不副实 土龙刍狗 有名无实


【词语顾名思义】  成语:顾名思义汉语词典:顾名思义

猜你喜欢

  • 韦弦

    《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后因以“韦弦”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多用以警戒和规劝。《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夷

  • 扬州一觉

    同“扬州梦”。宋吴文英《夜游宫》词:“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 斗大金章

    源见“金印如斗”。形容官高位显。宋魏了翁《临江仙.张邛州生日》词:“腰著万钉犀玉夸,肘垂斗大金章,非关性分总寻常。”

  • 抉目东门

    同“抉目吴门”。元 萨都剌《酹江月.姑苏台怀古》词:“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越来兵伍?”见“抉目吴门”。元·萨都剌《酹江月·姑苏台怀古》:“忠臣~上,可退越来兵伍?”【词语抉目东门】  成语:抉目东门汉

  •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

  • 生刍一束

    同“生刍”。清方文《谢皋羽恸哭西台》诗:“严子滩头风雪飘,生刍一束蓟门遥。”【典源】 晋·袁宏《后汉纪》卷二十三:“ (郭泰) 后遭母丧,过于哀,徐孺子荷担来吊,以生刍一束顿庐前,即唁而退。或问:‘此

  • 埋璧

    《左传.昭公十三年》:“初,共王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

  • 昆明教战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一:“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吾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游戏,养鱼。鱼给诸庙陵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池周回四十里。”汉武帝为征越巂昆明国,故仿照滇池在长安西南二十里开凿昆明池,以演习水

  • 挥麈

    源见“麈尾清谈”。指清谈。金赵秉文《灵感寺》诗:“欲尽休公挥麈乐,鬓丝羞对落花风。”亦借指文士。清孔尚任《桃花扇.修礼》:“从来名士夸江左,挥麈今登拜将台。”【词语挥麈】   汉语大词典:挥麈

  • 其仁如天

    他的仁德像天一样广大。 旧时歌颂帝王的谀辞。语出《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其仁如天。”宋.曾巩《范贯之奏议集序》:“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于享国四十余年,能承太平之业者,由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