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后以“取资”谓得到凭借、助益。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夫经典沈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扬 班以下,莫不取资。”【词语取资】
同“趾高气扬”。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妾望君之入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见“趾高气扬”。【词语足高气强】 成语:足高气强汉语大词典:足高气强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唐韩定辞为镇州王镕书记,聘燕,帅刘仁恭舍于宾馆,命试幕客马彧延接。马有诗赠韩,意在徵其学问,韩亦于座上酬之曰:‘……盛德好将银笔述,丽词堪与雪儿歌。’他日彧问以银笔、雪儿之事
同“三独坐”。《晋书.傅玄传论》:“位居三独,弹击是司。遂能使台阁生风,贵戚敛手。”【词语三独】 汉语大词典:三独
同“云中鸡犬”。金元好问《独峰杨氏幽居》诗:“世外衣冠存大朴,云间鸡犬亦长生。”
源见“绣衣持斧”。皇帝特遣的执法大臣所持之物。斧象征执法大权,节表示使者身份。明李材《悬瓠城歌》:“煌煌日月焕斧节,惨惨风云动鞬䩨。”【词语斧节】 汉语大词典:斧节
同“食毛践土”。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黄忠端公》:“诸君践土食毛,义亦可死;但未食禄,亦可以无死。”亦泛指起居生活。明张煌言《山头重建海塘碑记》:“今乾坤陆沉,余不能尘沦海而挽皇舆,而独能使一方桑田不
同“邹衍谈天”。清黄景仁《杂咏》诗之九:“莫恤邹生谈,驰精九州外。”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收捕入监),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依然,依旧)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希望)罪止于身(自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
源见“班姬咏扇”。指团扇,隐含女子失宠受冷落之意。元曾瑞《蝶恋花.闺怨》词:“恨题遍班姬素纨,笔书乏蒙氏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