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铁网珊瑚

铁网珊瑚

原为从海中摘取珊瑚的方法,后用以比喻搜罗人材或奇珍异宝。出自拂菻国之习俗。拂菻(lǐn檩)国,古国名,隋唐时期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沿岸一带。据载,其国海中有珊瑚洲,珊瑚生在海底磐石上,刚形成时白如菌,一年后呈黄色,三年后变红色,枝格交错,高三、四尺。当地人乘大船,将铁网坠入水底,绞住珊瑚的根后,便将铁网系在船上,绞而出之。如不及时取出,即腐烂。

【出典】:

新唐书》卷221下《西域下·拂菻传》6261页:“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三磐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失时不取即腐。”

【例句】:

唐·李商隐《碧城》:“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唐·皮日休《太湖石·出鼋头山》:“白丁一云取,难其网珊瑚。” 宋·苏轼《程德孺惠海中柏石》:“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 明。高启《太湖石》:“初疑鬼怪离洞府,珊瑚铁网相勾连。” 清·唐孙华《榜发浙中才士之未荐者》:“收采难穷董泽蒲,可能一网尽珊瑚。” 清初·天花藏主人《两交婚》4回:“黎青道:‘妾闻觅珊瑚者,设铁网于海底;希甘露者,树金茎于云中;求骏马者,死马骨且买来,小姐能开社几时,怎便如此性急。’”


述宾 比喻广泛搜罗人才与珍奇。唐·李商隐《碧城》:“玉轮顾兔初生魄,~未有枝。”△褒义。多用于情状方面。


【典源】《新唐书·拂菻国传》:“拂菻(lin),古大秦也,居西海上,一曰海西国。……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

【今译】 拂菻国,古称大秦 (即罗马帝国),因在西方,又称海西国。那里海中有珊瑚洲,海上渔人乘大船,将铁网堕入水底。珊瑚生长在磐石之上,起初白如菌类,一年后变黄,三年后变赤,枝节交错,高三四尺。铁网拉断其根,挂在网上,绞动网而带出水面。

【释义】 后以此典指搜求奇珍异宝;也比喻网罗人才; 或咏珊瑚。

【典形】 沉网取珊瑚、珊瑚铁网、铁罗、铁网珊瑚、铁网愁、纲珊瑚、一网尽珊瑚、金铃悬网、拔珊瑚、铁网深笼、举网珊瑚、珊瑚沉绿、罥珊瑚。

【示例】

〔沉网取珊瑚〕 宋·苏轼《程德孺惠海中柏石》:“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

〔珊瑚铁网〕 明 ·高启 《太湖石》:“初疑鬼怪离洞府,珊瑚铁网相钩连。”

〔铁罗〕 明·袁宏道《卫河道和丘长孺惜别》:“珊瑚百尺根株老,不信天家无铁罗。”

〔铁网珊瑚〕 唐·李商隐《碧城》:“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铁网愁〕 明·袁宏道《甲辰会榜题名至时》:“珊瑚未尽铁网愁,霜蹄暂蹶麒麟吼。”

〔网珊瑚〕 唐·皮日休《太湖石·出鼋头山》:“白丁一云取,难其网珊瑚。”

〔一网尽珊瑚〕清·唐孙华《榜发浙中才士之未荐者》:“收采难穷董泽蒲,可能一网尽珊瑚。”


【词语铁网珊瑚】  成语:铁网珊瑚汉语词典:铁网珊瑚

猜你喜欢

  • 窟室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 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杜预注:“窟室,地室。”后借指畅饮欢娱之所。清赵翼《儿辈既为余暖寿即事志感》诗:“正当欢娱忘夜永,恨不窟室酣连旬。”【词语窟

  • 大有径庭

    谓彼此相差甚远,大不一致。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一: “诗意与狄归冒同,而其恻怛规戒,涵蓄不露,则大有径庭矣。” ●《庄子· 逍遥游》: “肩吾问于连叔曰: ‘吾闻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

  •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主:君主。 智勇谋略使君主震骇的人会危及自身,功勋太大举世无双的人,就无法加以赏赐。 旧指功勋太大,会遭致君主的猜忌而不得善终。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 庾公病

    《晋书.庾亮传》:“会寇陷邾城,毛宝赴水而死。亮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亮自邾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薨。征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东晋重臣庾亮,因军事失利,邾城陷落,忧慨发病

  • 坐而待毙

    同“坐以待毙”。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九》:“善良之民,坐而待毙。”见“坐以待毙”。茅盾《子夜》12:“他说明了消极的‘自立政策’——不仰赖银钱业的放款,就等于~;只有先战胜了老赵,打破了老赵指挥下

  •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淮南子.脩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又《文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李善注引韦昭曰:“暖,温也。言坐不暖席也。《文子》曰:‘墨子无黔突,孔子无暖

  • 黄竹篇

    《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曰:我徂黄竹……礼乐其民。”传说周穆王曾作四言诗,以首句的“黄竹”二字名篇。诗为哀伤风雪中的受冻之民而作。后因用作咏雪的典故,也用以

  • 狐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注引《述征记》载:传说狐多疑而善听。冬季河水冰封,狐必先俯听冰下无流水声时方肯过河。冰下无流水声,表明冰之坚,故以“狐冰”为称代坚冰的典故。转而用为比喻友谊或爱情的坚贞。

  • 丁字不识

    同“不识一丁”。宋陆游《书生叹》:“又不见垄头男子手把锄,丁字不识称农民。”

  • 搔首踟蹰

    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 形容焦躁不安。语出《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六:“罗好学,每读书必研究意义。苟有得,则怡然长啸。或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