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野狐禅

野狐禅

五灯会元.百丈怀海禅师》载:昔日一老人谈因果,因错解一字,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后遇百丈禅师点化,始得解脱。后以“野狐禅”指外道,异端。宋苏轼《乐全先生生日》诗:“遥想人天会方丈,众中惊倒野狐禅。”


【典源】 宋·道原《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每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罢皆随众散去。一日留身不去,师问:‘立者何人?’老人曰:‘某甲,于过去迦叶佛时,曾往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对云: 不落因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某甲已免野狐身,住在山后,乞依亡僧烧送。’师令维那白搥告众,斋后普请送亡僧。众皆愕然,斋后众去山后岩中,果见一死野狐,积薪烧讫。”《五灯会元》卷三亦载,中作“某对云: 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

【今译】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每次上堂讲经,总有一老人随众听讲。一天老人听罢不去,对禅师说:“我过去在迦叶佛时,曾住在此山,有人问我:‘有大修行的人,还落入因果吗?’我答:‘不落因果。’因此一语之错,五百年堕为野狐身,今天请大和尚代为下一转语,使我脱野狐身。”禅师说:“不昧因果。”老人顿时大悟,说自己已脱野狐身,请禅师以僧仪烧送。众僧寻至山后,果见一死野狐,积薪火葬。

【释义】 后以此典指外道异端,或非正统的、无根底的说法。

【典形】 老狐生前错、为汝脱狐身、野狐禅。

【示例】

〔老狐生前错〕 宋·陆游《昨非》:“老狐五百生前错,孤鹤三千岁后归。”

〔为汝脱狐身〕 宋·陆游《示客》:“半枕何人游蚁垤,立谈为汝脱狐身。”

〔野狐禅〕 宋·苏轼《乐全先生生日》:“遥想人天会方丈,众中惊倒野狐禅。”明·袁宏道《漫兴》之二:“昨来益自喜,信口野狐禅。”


【词语野狐禅】   汉语词典:野狐禅

猜你喜欢

  • 洛阳少年

    同“洛阳才子”。唐高適《古歌行》:“田舍老翁不出门,洛阳少年莫论事。”

  • 熙朝

    旧指盛明之世,多用来称颂当时的王朝。宋代曾肇《贺元祐四年明堂礼成肆赦表》:“讲兹巨典,属在熙朝。”【词语熙朝】   汉语大词典:熙朝

  • 昨非今是

    源见“陶令归去来”。谓方今才洞明事理,知从前错了而如今才对。金元好问《和仁卿演太白诗意》:“四十九年堪一笑,昨非今是可怜生。”见“今是昨非”。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

  • 倾盖如故

    汉.司马迁《史记.邹阳传》引狱中上书:“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谚语说有的人相识多年,到老仍似初交,有的人路上相遇,停车而语,却能一见如故。倾盖,指路上停车交谈,车盖接近。

  • 家至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谓人人皆知。亦作“家谕户晓”、“家喻户晓”。出自唐文宗之语。唐文宗,名李昂(809-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大和元年(827年)在宦官王守澄等人支持下即皇帝位。他曾重用李训、郑注等人,

  • 窥宋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

  • 贵以贱为本

    高贵要以低贱为根本。 表示居于高位的人要能谦卑处下。语出《老子》三九章:“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汉.王符《潜夫论.救边》:“夫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

  • 黄㼐少师

    《魏书.郭祚传》:“郭祚,字季祐,太原晋阳人。”“迁尚书右仆射……诏祚本官领太子少师。祚曾从世宗幸东宫,肃宗幼弱,祚怀一黄㼐(音pián)出奉肃宗。时应诏左右赵桃弓与御史中尉王显迭相唇齿,深为世宗所信

  • 前度崔郎

    同“前年崔护”。清纳兰性德《东风第一枝》词:“多情前度崔郎,应叹去年人面。”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晋·张华《鷦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词语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成语: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汉语大词典:上方不足,下比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