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过目不忘

过目不忘

过目:从眼前经过,意谓看一遍。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很强。荷融(?-383年),字博休,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市东)人,前秦王苻坚之弟,封阳平公。公元383年,苻坚大举攻晋,苻融统兵二十五万为先锋,攻陷寿阳(今安徽寿县)。淝水决战时,马倒被杀。苻融少时,聪明颖悟,一次一个老妇人傍晚时遇强盗,过路人替老妇人抓住强盗,盗贼反咬一口。老妇人因为天黑看不清楚,分辨不出,只好找苻融决断。苻融对他们二人说:“你二人一块走,先出凤阳门者不是强盗。”等他们回来,苻融厉声对后出门者说:“你是强盗,为何要诬诌好人。”苻融记忆力极强,听一遍就能把所听的东西背诵下来,看过一遍的东西,就永远不会忘记。汉魏时王粲博闻强记,所以人们都把苻融比作王粲。

【出典】:

晋书》卷114《苻融传》2934页:“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例句】:

金史·昭圣皇后传》:“性聪慧,凡字过目不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60回:“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连动 看过一遍就不会忘掉,形容记忆力特别强。《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褒义。用于描写记忆。→耳闻则诵 ↔土头土脑 也作“过目成诵”、“目即成诵”、“触目成诵”。


【词语过目不忘】  成语:过目不忘汉语词典:过目不忘

猜你喜欢

  • 角黍祭屈原

    《太平御览》卷三一“时序部”“五月五日”引《续齐谐记》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年,长沙欧回,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尝见祭甚善。但常年所患蛟

  • 太祖毁床

    明太祖朱元璋灭掉占据江州(今江西九江)称帝的汉王陈友谅后,有人向朱元璋进献陈友谅曾使用过的做工上好的镂金床,朱元璋看过床后感慨地叹道:“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溺器(用多种宝物装饰的便器)有什么不同啊!陈友

  • 字挟风霜

    形容文章的字句森严凛冽,犹如挟带着风霜。《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刘安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为《淮南子》,一曰《刘安子》,自云:‘字中皆挟风霜。’”刘安:西汉时人,其书

  • 子敬琴亡

    源见“人琴俱亡”。哀悼亡故弟兄或友人。唐窦蒙《题弟臮述书赋后》诗:“季江留被在,子敬与琴亡。”清毛奇龄《舟过渔林关望沈功宗墓》诗:“深怜子敬琴亡后,恐负桥玄车过时。”

  • 太仓梯米

    《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太仓乎!”太仓:古时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稊米:小米。原谓指太仓中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其渺小,微不足道。《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们已写了知单去,知会各同窗的

  • 惠子鱼

    源见“濠上观鱼”。谓自得其乐。唐李群玉《昼梦》诗:“正作庄生蝶,谁知惠子鱼?”

  • 杨朱泣路歧

    同“杨朱泣歧路”。唐李商隐《荆门西下》诗:“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歧。”

  • 洛浦宓妃

    宓妃:即“洛神”,洛水的女神,相传为宓牺之女。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晋代张衡《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

  • 梦里荣华

    源见“黄粱梦”。形容人生荣华富贵的虚幻无常。元耶律楚材《和景贤见寄》:“尘中名利予难出,梦里荣华君不贪。”

  • 顾犬补牢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后因以“顾犬补牢”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或事情出了差错,宜及时设法补救。梁启超《〈日本国志〉后序》:“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顾犬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