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越王轼蛙

越王轼蛙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载:越王勾践将伐吴,出,见怒蛙,勾践俯凭车轼为敬。从者问故,勾践曰:“吾意者,今蛙虫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轼。”军士听之,“莫不怀心乐死”。后因以“越王轼蛙”为激励士卒锐气之典。三国 魏曹植《矫志》诗:“越王轼蛙,国以死献。”


【典源】《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蛙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之有勇者乎?’是岁人有自刭死以其头献者。”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勾践) 自谓未能得士之死力,道见蛙张腹而怒,将有战争之气,即为之轼。其士卒有问于王曰:‘君何为敬蛙虫而为之轼?’勾践曰:‘吾思士卒之怒久矣,而未有称吾意者。今蛙虫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轼。’于是军士闻之,莫不怀心乐死,人致其命。”

【今译】 越王勾践准备兴兵伐吴,认为自己的军队士气不足,还缺乏拼死力战的精神。乘车途中,勾践见一青蛙鼓腹而怒,一副战斗的样子,就抚着车前横木低头表示敬意。身旁的人问,大王为什么向青蛙致敬呢?勾践说,我盼望军队士气高涨已经很久了,但至今还没有令我满意。青蛙不过是一种无知的动物,见到敌人还能鼓腹而怒,所以我要向它致敬。”将士们听到这番话,说:“青蛙怒向敌人,君王尚且表示敬意,更何况无畏杀敌的人呢?”于是莫不拼死效力报国。

【释义】 后以此典指激励将士,士气高昂。

【典形】 蒙勾践礼、怒蛙、亲式鸣蛙、蛙腹能许怒、越王轼蛙、亲式群蛙。

【示例】

〔蒙勾践礼〕 唐·韩愈《答柳州食蛤蟆》:“虽蒙勾践礼,竟不闻报效。”

〔怒蛙〕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耳静烦喧蚁,魂惊怯怒蛙。”

〔亲式鸣蛙〕 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曾先突骑重围里,亲式鸣蛙大道旁。”

〔蛙腹能许怒〕 宋·陈师道 《晚望》:“蝉鸣不余力,蛙腹能许怒。”

〔越王轼蛙〕 三国·曹植《矫志》:“螳螂见叹,齐士轻战,越王轼蛙,国以死献。”


猜你喜欢

  • 督邮

    源见“青州从事”。指薄酒,劣酒。宋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从今便踏青州曲,薄酒知君笑督邮。”宋黄庭坚《醇道得蛤蜊》诗:“商略督邮风味恶,不堪持到蛤蜊前。”【词语督邮】   汉语大词典:督邮

  • 台上费黄金

    源见“黄金台”。比喻受到朝廷的礼遇。唐罗隐《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侍》诗:“自笑疏慵似麋鹿,也教台上费黄金。”

  • 言之成理

    谓说话有其自身的逻辑和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主谓 话说得有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足以欺惑愚众。”△多用于表

  • 贯朽粟陈

    《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后以“贯朽粟陈”形容财粮富足。宋汪应辰《应诏陈言兵食事宜》:“以文 景轻徭薄赋,而贯朽粟陈。”见“贯朽

  • 持荷

    同“持紫荷”。宋郭应祥《秦楼月.为陈倅寿》词:“双目炯炯头如漆,天公付于长生质。长生质,云霄稳坐,持荷簪笔。”

  • 徙木之信

    源见“商鞅徙木”。指令出必行、取信于民的行为。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徙木之信必行,则民不惑,此政之先也。”

  • 汗牛充屋

    同“汗牛充栋”。清方东树《切问斋文钞书后》:“非要非玄,而冗长并录,是《书》不止百篇,《诗》不止三百。非惟汗牛充屋,不能尽载,且适以罔道迷人。”【词语汗牛充屋】  成语:汗牛充屋汉语大词典:汗牛充屋

  • 杖百钱

    源见“杖头钱”。谓买酒畅饮。宋苏轼《立春日病中邀安国》诗之二:“青衫公子家千里,白发先生杖百钱。”清赵翼《八十自寿》诗之二:“绿蓑泛雨船双桨,紫陌看花杖百钱。”

  • 不可端倪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张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唐.张旭,著名书法家,世称其为“草圣”。韩愈称赞张旭书法鬼斧神工,变化莫测。后遂以“不可端倪”为

  • 议论风生

    谈论得极生动而又风趣。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刘罗陶仙游》:“贵乡罗近溪健甚,前来就余谭。昨又来,皆竟日。议论风生,胜昔时。”叶圣陶《孤独》:“他们那样自得其乐,那样议论风生,仿佛故意表示一种正当盛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