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贤良方正

贤良方正

意为有德有才、端平正直之人。此典指汉文帝刘恒征求贤良方正,询访政治得失。后以此典作为选拔有德有才文墨之士的美称。公元前108年,刘恒由代王被迎立为汉文帝后,他励精图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很有作为。汉文帝前二年(前178年),汉文帝说:“各地接到我的诏令后,大家都思想我之过失,以及我所知、所见、所思的不足之处,要求大家告诉我。并推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来补正我的不足。”此典又作“方正贤良文学”。

【出典】:

史记》卷10《孝文本纪》422页上曰:“令至,其悉思朕(zhèn镇,自秦始皇起专用皇帝自称)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丐(乞求)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帮助)朕之不逮(dài待,不及)。”又《史记》卷12《孝武本纪》(452页)载有“贤良”、“文学”。又《史记》卷30《平准书》(1424页)载有“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例句】:

唐·陆贽《唐德宗神武皇帝奉天改年大赦》:“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及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并识洞韬略,堪任将帅者,委常参官及所在长吏闻荐。” 明·无名氏《拔宅飞升》头折:“本处官吏,以贤良方正,举小官入朝,加为旌阳县令。” 清·李汝珍《镜花缘》23回:“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


并列 汉文帝二年,科举名目开始设贤良方正科。唐宋沿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皆可充选。又称贤良或贤良文学。《汉书·文帝纪》:“及举~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三国志·刘二牧传》:“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褒义。多喻好人。也作“方正贤良”。


【词语贤良方正】  成语:贤良方正汉语词典:贤良方正

猜你喜欢

  • 无有乡

    源见“无何有之乡”。指梦境。唐白居易《睡起晏坐》诗:“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词语无有乡】  成语:无有乡汉语大词典:无有乡

  • 每下愈况

    《庄子.知北游》:“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意谓估量猪之肥瘦,越近猪的脚胫越能显示出它是否真肥。比喻越是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清“道”的真实情况。况,由

  • 吓凤

    源见“鸱得腐鼠”。喻忌妒贤能侵夺已得的凡俗私利。清程先贞《岁暮遣怀》诗:“窃珠蹈海欺龙睡,据鼠窥天吓凤过。”

  • 矢石之间

    意谓战争之间。比喻战场。矢石是古代守城的器具。发矢投石,抵御敌人。《后汉书.光武纪》:“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问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巩,以成其所志耳。”偏正 矢石,箭与礧石,

  • 执牛耳

    《左传.哀公一七年》:“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武伯问於高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古代诸侯盟会,主盟者亲自割牛耳取血,盛盘中让与盟

  • 积微成著

    同“积微致著”。南朝 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夫圆极常动,七曜运行,离合去来,虽有定势,以新故相涉,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岁,积微成著。”兼语 事物细微时不为人知,经长期积累发展,就会日益显著,被人

  • 还金

    《南史.甄法崇传》载:法崇的孙子彬,曾以一束苧到当铺当钱。后赎回苧时,发现苧中有五两金子。彬归还原主,当铺以一半金子酬谢,彬坚决不收。汉.韩婴《韩诗外传》载:田稷子为相三年,退休时得到俸禄百镒金。他母

  • 夫唱妇随

    《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后以“夫唱妇随”指丈夫说什么,妻子就要附和什么,意谓妻子处处顺从丈夫。元无名氏《举案齐眉》三折:“秀才,你怎生这般说,岂不闻夫唱妇随也呵。”后亦称夫妻融

  • 漳水疾

    同“漳滨卧”。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尚缠漳水疾,永负蒿里浅。”

  • 狗门

    见“狗国”条。【词语狗门】   汉语大词典: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