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负重致远

负重致远

致:达到。驮着很重的东西到达很远的地方。比喻既能担负重任又能持之以恒,不断前进。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刘备的谋士,与诸葛亮齐名,时人称之“凤雏”。东吴的大将周瑜曾帮助刘备攻打荆州,于是周瑜便当上了南郡太守。周瑜死后庞统送丧至东吴,东吴的人常闻其大名,等他回去时,东吴的名士陆绩、顾劭、全琮等人都去和他相见。庞统品价他们说:“陆绩可说是跑得很快的驽马,顾劭可称得上是一头能负重致远的老牛。”有人问庞统:“如你所见,陆绩应该胜过顾劭了吧!”庞统说:“驽马虽然精干,但其能所载只能是一人,驽牛一日能行三十里,其所肩负的重量哪能只是一个人呢?”

【出典】: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卷37第953页:“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裴松之注引《吴录》:“或问统曰:‘如所目,陆子为胜乎?’统曰:‘驽马虽精,所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三十里,所致岂一人之重哉!’”

【例句】: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刘禹锡曰:‘石季龙挟弹杀人。其母曰:‘健犊须走车破辕,良马须逸鞭泛驾,然后能负重致远。’”


连动 负载重物并走很远路程。《易经·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后汉书·赵熹传》:“更始笑曰:‘茧栗犊,岂能~乎?’”△多用于比喻坚忍负重,努力有成方面。也作“负重涉远”。


【词语负重致远】  成语:负重致远汉语词典:负重致远

猜你喜欢

  • 诎田巴

    源见“辩折田巴”。称美其言论高妙。清姚鼐《赠戴东原》诗:“新闻高论诎田巴,槐市秋来步落花。”

  • 发策

    策:策问。拆阅策问的试题为“发问”。《汉书.公孙弘传》:“于是上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后亦称应付所发出的问题为“发策”。【词语发策】   汉语大词典:发策

  • 悬六印

    源见“苏秦六印”。表示官位显赫。宋赵善括《沁园春.问舍东湖》词:“无言独坐南斋,好唤取芳尊相对开……无用千金,休悬六印,荆棘谁能满地栽?”

  • 锯霏屑

    同“锯屑”。清唐孙华《雪次东坡聚星堂韵禁体物语》:“故人相别各一方,谁共清谈锯霏屑。”【词语锯霏屑】   汉语大词典:锯霏屑

  • 以卵投石

    《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谓用蛋打石头,比喻自不量力,必然失败。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以人力而欲与理势为御,譬犹以卵投

  • 毛发倒竖

    愤怒或惊惧、寒栗的样子。《三国演义》二○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齿嚼唇,满口流血。”《红楼梦》七五回:“看那月色时,也淡淡的,不似先前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主谓 倒竖,尾端朝上直立。汗毛、头发都

  • 林下风范

    同“林下风气”。《老残游记》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见“林下风气”。《老残游记》8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 岂古人所谓有~的,就是这样吗?”【词语林下风范】

  • 鸾啸

    源见“苏门长啸”。比喻胸怀志趣更高。清王士禛《题乔子静桃花流水图》诗:“傥遇避秦人,或逢鬼谷子。鸾啸一逌然,沙禽忽惊起。”【词语鸾啸】   汉语大词典:鸾啸

  • 大同小异

    《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谓之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谓之大同异。”后以“大同小异”指事物大体相同略有差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西胡风俗,大同小异。”并列 大体一样,

  • 凿培

    参见:颜阖凿培【词语凿培】   汉语大词典:凿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