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褒女惑周

褒女惑周

《诗.小雅.正月》:“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又《史记.周本纪》载:周幽王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后,姒子伯服为太子。褒姒不轻笑,幽王举报敌警的烽火戏之。诸侯见而率兵勤王,却无敌寇。褒姒见诸侯被愚弄而大笑。后申侯与西戎攻,幽王再举烽火而诸侯莫至。幽王被杀,褒姒被虏,室财赂被抢掠一空,导致西周灭亡。后因以“褒女惑周”为君主荒淫、女宠祸国的典故。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妲己,褒女惑,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典源】 《史记·周本纪》:“褒姒(si) 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 (悦) 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今译】周幽王宠爱褒姒,褒姒不爱笑,幽王想尽办法让她笑,可褒姒仍然不笑。幽王原来准备有烽燧和大鼓,有外敌入侵就举烽火报警。这次举烽火,诸侯都起兵来救援,来到却没有敌寇,褒姒见诸侯混乱的样子大笑。幽王很高兴,于是几次举烽火。这样失信于诸侯,他们再也不来上当了。后来西方外族犬戎攻打幽王,幽王举烽火召诸侯来救,但谁也不来。犬戎在骊山下将幽王杀死,将褒姒虏走,并把周的财宝也抢走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女色惑乱亡国。

【典形】 褒女惑周、褒女笑、烽火戏诸侯、举烽、举火取笑、伪烽、周惑褒姒、周褒、周为褒丧。

【示例】

〔褒女惑周〕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褒女笑〕 唐·李商隐《华清宫》:“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烽火戏诸侯〕 元·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俺不曾创盖摘星楼,又不曾烽火戏诸侯。”

〔举烽〕 宋·苏轼《骊山三绝句》之二:“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

〔举火取笑〕 元· 白朴《梧桐雨》:“须不似周褒姒举火取笑,纣妲己敲胫觑人。”

〔伪烽〕 晋·潘岳《西征赋》:“举伪烽以沮众,淫嬖褒以纵慝。”

〔周惑褒姒〕 宋·汪元量《余将南归燕赵》:“周惑褒姒烽火起,纣惑妲己贤人死。”


猜你喜欢

  • 土崩瓦解

    象泥土的崩坠、瓦片的破碎一样,比喻完全溃散。《淮南子.泰族训》:“(纣)士亿有馀万,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又《汉书.徐乐传》:“臣闻天下之患,

  • 畸士

    同“畸人”。宋周密《〈癸辛杂识〉序》:“余卧病荒间,来者率野人畸士,放言善谑,醉谈笑语,靡所不有。”清王士禛《池北偶谈.畸士》:“鼎革之际,不乏畸士。”【词语畸士】   汉语大词典:畸士

  • 池塘草梦

    源见“梦惠连”。谓创作有神来之笔。元黄庚《凉夜即事》诗:“小蛮问我诗未成,诗在池塘草梦中。”

  • 凌阁图功

    同“凌烟画像”。宋 刘省斋《沁园春.赠较弓会诸友》词:“天山定,任扶桑高挂,凌阁图功。”

  • 莲花十丈

    《真人关尹传》:“老子曰:‘真人游时,各各坐莲花之上,华径十丈,有反生灵香,逆风闻三十里。’”(据《法苑珠林》卷四十九引)据说仙人游玩时所坐的莲花直径有十丈,香闻三十里。后遂用为咏莲花之典。唐.韩愈《

  • 栽花成县

    源见“河阳一县花”。称颂地方官善治理,有佳政。清赵怀玉《金缕曲.潘令填词图》词:“早听弦歌遍。记前身、春风桃李,栽花成县。”【词语栽花成县】   汉语大词典:栽花成县

  • 钻核售李

    卖李时将核钻透,使人不能得其良种,比喻为人极端自私、吝啬。典出晋王戎事迹。王戎(234-305年),字睿(ruì瑞)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好清谈,为竹林七贤之一。惠帝司马衷时官至尚书令、司徒。

  • 置书邮

    同“致书邮”。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诗:“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词语置书邮】   汉语大词典:置书邮

  • 故宫禾黍

    禾:粟。黍:黍子,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稍大,为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诗.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

  • 看碑解暗疏

    源见“绝妙好辞”。指三国 魏杨修一见曹娥碑背题词,即能默悟疏解。喻人聪悟敏捷。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覆句能悬记,看碑解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