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行不由径

行不由径

礼记.曲礼上》:“送丧不由径。”郑玄注:“径……邪路也。”《论语.雍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字子羽)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后因以“行不由径”喻为人正直或举止端方。《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儿女英雄传》三三回:“〔安公子〕扔下筷子,把口里嚼的那口饽饽吐出桌子上,口也不及漱,站起来,就不慌不忙,斯斯文文,行不由径的走到上房来。”


主谓 由,经过。径,小路。这里引申为邪路。走路不抄小路。形容为人正直端方,行动光明正大。语出《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也比喻办事为学不遵循正道。唐·刘知几《史通·断限》:“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群籍,譬夫~,非所闻焉。”△多用于走正道方面。→道而不径行不逾方 光明正大 ↔邪门歪道


【词语行不由径】  成语:行不由径汉语词典:行不由径

猜你喜欢

  • 豆萁才

    源见“七步成诗”。喻指才思敏捷。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豆萁才敏俊,羽猎正峥嵘。”【词语豆萁才】   汉语大词典:豆萁才

  • 贾生恸

    《汉书.贾谊传》:“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西汉名士

  • 不憗

    同“不憗遗”。唐颜真卿《康使君神道》:“天乎不憗,其恨若何!”

  • 飞将

    参见“汉飞将军”。【词语飞将】   汉语大词典:飞将

  • 题鞭

    同“题马鞭”。隋于仲文《答谯王诗》:“武骑初摛翰,文学正题鞭。”

  • 牧猪奴戏

    源见“禹惜寸阴”。指赌博或弈棋。宋陆游《观棋》诗:“失马翁言良可信,牧猪奴戏未妨为。”偏正 赌博。《晋书·陶侃传》:“樗蒱者,~耳。”清·杨豫成《劝戒词》:“何至况而愈下,为此牧猪奴之戏。”△贬义。多

  • 卖杏花

    宋代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代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杏花消息雨声中。”宋代王季夷《夜行船》:“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卖杏花”之语出自陆游诗句,写出杏花

  • 幕莲

    同“幕府莲花”。清毛奇龄《湖南丁中丞生日》诗:“三湘重镇古罗田,万里星沙启幕莲。”

  • 乔松之寿

    参见:松乔之寿偏正 像仙人王乔、赤松子那样长寿。语出《战国策·秦策三》:“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史记·李斯列传》:“(赵)高曰:‘君听臣之

  • 蛮触相争

    同“蛮触交争”。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顾答以蛮 触相争,天朝从不过问。”见“蛮争触斗”。章炳麟《致伯中书·九》:“而讨袁(世凯)者亦非其人,宜以~视之。”【词语蛮触相争】  成语:蛮触相争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