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网漏吞舟

网漏吞舟

指汉初实行宽松政策,好象法网能够漏掉吞吃船只之大鱼。此典比喻刑法宽松;或形容刑律不严而使重大罪犯漏网。司马迁在撰写《史记·酷吏列传》开篇里概括说:汉朝兴起,废除秦朝严刑苛法而实行宽松,压抑奸巧而提倡忠厚,法网宽松得好象可以漏掉吞吃船只之大鱼,然而官吏治理成绩却很好,地方上不为非作歹,老百姓太平安乐。由此看来,国家安定在于道德力量,不靠严刑苛法。此典又作“漏网”、“漏鱼”、“网漏鲸鲵”、“漏网之鲸”、“吞舟疏漏”、“鱼失吞舟”。

【出典】:

史记》卷122《酷吏列传·序》3131页:“太史公曰:汉兴,破觚(gū姑,古代方正有棱角之盛酒器)而为圜(yuán圆,同“圆”。意为把方正有棱角之酒器改为圆形酒器。比喻法制之重大改变,由秦代之繁规苛法改为简约宽厚之法律,汉初仅颁约法三章),(zhuó酌,削)雕(diāo凋,雕刻之花纹,比喻华丽装饰)而为朴(意为削去器物上雕刻花纹华丽装饰而使它回复原来朴素形态,即返朴归真,抑奸巧而倡忠厚),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zhēng zhēng争争,淳厚美盛之态势),不至于奸,黎民艾(yì艺,通“乂”,治理)安(太平无事)。由是观之,在彼(指任德)不在此(指任刑)。”

【例句】: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顾和传》:“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唐·李白《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虽轩后至道,由闻蚩尤之师;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于毂下。” 唐·杜甫《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唐·元稹《对父杀牛判》:“令不惟反,政是以常,县恐漏鱼,州符佩犊。” 唐·元稹《幽州平告太庙祝文》:“物盛而微,墉崇则毁,网漏鲸鲵,隟开蝼蚁。” 明·汤显祖《南柯梦记》:“有礼有法,国中无漏网之鲸。” 清·杨观潮《夜香台持斋训子》:“一口气疾恶如仇,还只恨吞舟疏漏。” 清·唐孙华《客谈维扬事重有感》:“鼠因凭社熏难入,鱼失吞舟网尚疏。”


主谓 网漏,借指法网疏宽;吞舟,吞舟之鱼,借指巨奸大恶。网眼稀得把吞舟的大鱼都漏掉了,比喻法令不严,重大罪犯得以逃避法网。语本《史记·酷吏列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宋书·沈攸之传》:“泰始开辟,~。”宋·陆游《贺谢枢密启》:“~,示太平之宽大;云光肤寸,泽庶物之焦枯。”△贬义。多用于描写法令太宽致使坏人漏网。→漏网之鱼 ↔天罗地网


【典源】 《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今译】 汉兴起之时,刘邦废止秦朝苛酷的刑律而约法三章,治理刻薄的习俗,使返回纯朴,刑法宽大,就像鱼网能漏过吞没小船的大鱼,然而官吏治理地方井然有序,并未发生动乱,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释义】 后以此典指刑法宽大; 或指刑律不严而使重大罪犯漏网。

【典形】 漏网、漏网之鲸、漏鱼、吞舟疏漏、网漏鲸鲵、网漏吞舟、鱼失吞舟、网目漏吞舟、吞舟漏疏网。

【示例】

〔漏网〕 唐·杜甫《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漏网之鲸〕 明 ·汤显祖《南柯梦记》:“有礼有法,国中无漏网之鲸。”

〔漏鱼〕 唐·元稹《对父杀牛判》:“令不惟反,政是以常。县恐漏鱼,州符佩犊。”

〔吞舟疏漏〕 清·杨观潮《夜香台持斋训子》:“一口气疾恶如仇,还只恨吞舟疏漏。”

〔网漏鲸鲵〕 唐·元稹《幽州平告太庙祝文》:“物盛而微,墉崇则毁。网漏鲸鲵,隟开蝼蚁。”

〔网漏吞舟〕 唐·李白 《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虽轩后至道,由闻蚩尤之师; 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于毂下。”

〔鱼失吞舟〕 清·唐孙华《客谈维扬事重有感》:“鼠因凭社熏难入,鱼失吞舟网尚疏。”


【词语网漏吞舟】  成语:网漏吞舟汉语词典:网漏吞舟

猜你喜欢

  • 一军猿鹤

    源见“猿鹤沙虫”。喻全军尽战死的将士。清 丘逢甲《秋怀次前韵》之八:“百战鱼龙残局短,一军猿鹤故山遥。”

  • 混淆黑白

    原作“白黑溷淆”,形容是非混乱,好坏不分。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少通《欧阳尚书》,人号“关西孔子”,年五十,始出仕州郡,性公廉,不受私谒。安帝永宁、延光中,先后任司

  • 诛晁错

    《史记.袁盎鼂错列传》及《吴王濞列传》载:汉 景帝时,鼂错等大臣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请削诸侯之地。吴 楚等七国诸侯以诛鼂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后遂以“诛晁错”为清君侧的典实。鼂,通作“晁”。《新

  • 嗣宗哭

    同“阮籍哭”。嗣宗,阮籍字。清周闲《点绛唇.自题花下填词图》套曲:“也抵得回车大恸嗣宗哭,出门一破士龙笑。”【词语嗣宗哭】   汉语大词典:嗣宗哭

  • 吮疮

    同“吮卒”。唐刘长卿《从军行》之六:“谁为吮疮者?此事今人薄。”唐白居易《七德舞》诗:“含血吮疮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词语吮疮】   汉语大词典:吮疮

  • 破荒寒

    同“破天荒”。清何绍基《闱墨刻成喜成一律》:“联珠叠璧欣传示,为破荒寒二百年。”

  • 三危

    《尚书.虞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旧题汉.孔安国传:“三危,西裔。”“三危”,山名,传说在我国最西部。舜曾经把三苗这一古代部族赶到这一带居住。后用为喻流放犯人的偏远地方。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 庞公嘉遁

    同“庞公采药”。唐阎防《夕次鹿门山作》诗:“庞公嘉遁所,浪迹难追攀。”

  • 喘月

    源见“吴牛喘月”。用喻遇到类似的事物因疑心而胆怯、害怕。宋黄庭坚《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之一:“便欲扫床悬麈尾,正愁喘月似灯光。”亦用咏牛。唐李峤《牛》诗:“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词语喘月】  

  • 七窍

    22 ① 指眼、耳、口、鼻七孔。窍:孔。《庄子.应帝王》:“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词语七窍】   汉语大词典:七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