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窃簪之臣

窃簪之臣

淮南子.道应训》:楚将子发(或作子反)喜欢宴请有某种特殊本领的人。楚有善于偷窃的人往见子发,子发以礼待之。不久,齐伐楚,楚军败,齐军愈强。楚大夫计尽,善偷者自愿效力,先偷得齐将军之帷,再偷其枕,三偷其簪。“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故曰: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耳。”

“窃簪之臣”原指盗窃者,后用称有某种特殊本领之人。

汉.王充《论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偏正 比喻有一点鸡鸣狗盗的特殊本领的人。语本《淮南子·道应训》:齐国进攻楚国,楚大败而无计可施。楚善偷者自愿效力,偷得齐将帷、枕、簪等日用之物,齐将大恐,还师而去。汉·王充《论衡·逢遇》:“~,亲于子反;鸡鸣之客,幸于孟尝。”△应用时多含轻蔑的意味。→鸡鸣之客 鸡鸣狗盗


【词语窃簪之臣】  成语:窃簪之臣汉语词典:窃簪之臣

猜你喜欢

  • 摇鹅毛扇

    同“摇羽毛扇”。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的人。”述宾 传说诸葛亮善谋,常执羽扇临阵指挥。后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划策。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龙门点额

    《水经.河水》:“河水又南得鲤鱼,历涧东入穷溪首便其源也。”郦道元注曰:“《尔雅》曰:鳣( ㄕㄢ shān 山),鲔( ㄨㄟˇ wěi 伟)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 宰相在山中

    源见“山中宰相”。指陶弘景怀才隐居事。清钱谦益《登茅山》诗之三:“回首南朝尘雾里,徒闻宰相在山中。”

  • 美舜歌

    源见“舜弦”。借指颂帝王仁政之歌。唐吴融《和严谏议萧山庙十韵》:“美舜歌徒作,欺尧犬正狞。”

  • 宝枕赠陈思

    源见“洛神”。形容美女爱才士。《花月痕》十五回:“正是:宝枕赠陈思,汉佩要交甫。为歌《静女》诗,此风亦已古。”

  • 东方朔饿

    源见“索米长安”。喻指官小俸微,生活窘困。清陈维崧《沁园春.为高汝敬尊公季远题像并赠汝敬》词:“北郭骚贫,东方朔饿,一片空庭扁豆花。”【词语东方朔饿】   汉语大词典:东方朔饿

  • 清圣

    《孟子.万章下》:“伯夷,圣之清者也。”后以“清圣”指纯洁高尚的圣人。清陈确《死节论》:“《论》《孟》并亟称夷 齐,不一及死。孔序逸民,孟曰清圣,推求义蕴,二子生平,尽于此矣。”源见“中圣人”。称清酒

  • 井水不犯河水

    比喻两者互不侵犯。语出《红楼梦》六三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官场现形记》五一回:“我是中国人,他们是外国人,我同他井水不犯河水,他为什么要告诉我呢?”《三家巷.二六》:“这里没

  • 铭肌镂骨

    形容感受深刻,永生难忘。《颜氏家训.序致》:“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诚,经目过耳。”亦作“铭心镂骨”。唐代柳宗元《谢除柳州刺史表》:“铭心镂骨,无报上天。”见“铭心刻骨”。北齐·颜之推《颜

  • 蛟人泣

    源见“鲛人泣珠”。谓流泪成珠。蛟,通“鲛”。宋梅尧臣《王安之寄石榴》诗:“割之珠落盘,不待蛟人泣。”此用以咏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