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破瑟减弦

破瑟减弦

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瑟为二十五弦。”后以“破瑟减弦”形容悲怆。唐李益《古瑟怨》诗:“破瑟悲秋已减弦,湘灵沉怨不知年。”


并列 将瑟减为二十五弦。比喻曲调悲怆。也泛称美妙的音乐。语本《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宁光《美的两极》:“艺术的表达往往也呈现矛盾的两极,~,既是美的极致,又何尝不是悲的极致。”△多用于音乐方面。→素女妙曲


【典源】《史记·孝武本纪》:“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亦载。

【今译】古代传说伏羲氏让素女弹五十弦的瑟,琴声使人悲哀过度,伏羲氏劝禁无用,于是就把瑟破开,改为二十五弦。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有感而悲;或咏琴瑟。

【典形】 二十五弦、妃瑟、减瑟弦、破瑟、素女琴。

【示例】

〔二十五弦〕 唐·温庭筠 《公无渡河》:“二十五弦何太哀,请公勿渡立徘徊。”

〔妃瑟〕 宋·秦观《临江仙》:“独倚危墙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减瑟弦〕 北周·庾信《别周尚书弘正》:“自知悲不已,徒劳减瑟弦。”

〔破瑟〕 唐·李益《古瑟怨》:“破瑟悲秋已减弦,湘灵沉怨不知年。”

〔素女琴〕 唐·陈子昂《南山家园林木交映》:“凤蕴仙人箓,鸾歌素女琴。”


猜你喜欢

  • 药石之言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音chèn,热病)也。孟孙之恶我,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也。美疢不如恶石。’”后因以“药石之言”用为比喻规劝别人改正过失的良言的典故。

  • 遇事生端

    见“遇事生风”。《中国民间故事选·秧状元》:“他常常~,专找岔子。”

  • 华表歌

    源见“辽东鹤”。指丁令威化鹤返乡、感叹人事变迁之歌。明高启《丁令威宅》诗:“千年宅废但遗井,何处更闻华表歌?”

  • 潜郎白首

    同“郎潜白发”。宋李刘《酹江月.寿漕使》词:“汉庭用老,想君王也忆,潜郎白首。”

  • 言之有理

    所说的话有道理。明 无心子《金雀记.守贞》:“还是左兄言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一章:“大婶觉得永生言之有理,点了点头。”参见“言之成理”。见“言之成理”。明·无心子《金雀记·守贞

  • 洗渭

    源见“许由洗耳”。渭水清,在渭水清洗耳内恶声,以示高洁。晋陆机《演连珠》之七:“巢箕之叟,不眄丘园之币;洗渭之民,不发傅岩之梦。”【词语洗渭】   汉语大词典:洗渭

  • 失诸交臂

    同“失之交臂”。郭沫若《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这些往事,我今天来重提,只是表明我自己的遗憾。我与鲁迅的见面,真真可以说是失诸交臂。”见“失之交臂”。郭沫若《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我与鲁迅的

  • 毛发森竖

    形容极端惊恐的样子。又作“毛发倒竖”,“毛骨森竖”。见唐李德裕之事迹。李德裕(787-849年),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元和宰相李吉甫子,以门荫入仕。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唐武宗会昌

  • 龙光牛斗

    源见“丰城剑气”。喻指人卓越的才能或卓著的声望。宋刘辰翁《水调歌头》词:“历落英雄孺子,灭没龙光牛斗,胜败黯然平。”

  • 擒贼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后以“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叶圣陶《倪焕之》十二:“只要他肯答应,我相信其余的抵抗力也就消散了。这是‘擒贼擒王’的办法。”并列 捉贼先捉其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