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疾病常因饮食不慎而发生,祸患常因语言不慎而造成。语出晋.傅玄《口铭》:“神以感通,心由喧,福生有兆,祸生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偾河,溜沈濑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易.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孔颖达疏:“先儒云: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见庄绰《鸡肋编》,谓当时谚语。”林语堂《谈言论自由》:“中国向有名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又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由此可以推知言论是讨厌的东西,岂容你自由?”也引作〔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朱子语类》卷七:“或云:谚有‘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曰:‘此语,前辈曾以解《颐》之《象》慎言语节饮食。’”也单引〔祸从口出〕。鲁迅《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在这样‘祸从口出’之秋,给自己也辩护得周到一点罢。”


【词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成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汉语词典: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猜你喜欢

  • 白榆

    《玉台新咏.古乐府.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白榆,星名。《陇西行》诗采字合音,将白榆比为树,有“历历种白榆”之说。唐.杨衡《他乡七夕》:“不堪鸣杼日,空对白榆秋。”此处的“白榆”指天上星

  • 鸣琴而治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鸣琴而治,是指以封建阶级的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以身亲之而治,是逢事躬亲察考,深入实际,以辛苦劳力而达到治理的效果

  • 龟兆告吉

    《左传.昭公五年》:“卜之守龟曰:‘余亟使人犒师,请行以观王怒之疾徐,而为之备,尚克知之。’龟兆告吉曰:‘克可知也’……”鲁昭公五年冬十月,楚灵王攻打吴国,首战告捷。吴王夷昧派弟弟蹶由,往楚师犒劳,但

  • 败兴催租吏

    源见“满城风雨”。谓俗事相扰,诗兴索然。清 丘逢甲《重阳作》诗:“满城风雨铸新诗,幸无败兴催租吏。”

  • 盗柳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陶侃传》:“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汉蠡吾人,字子都,寅帝时为京兆尹),尝课(考核督办)诸营种柳(时陶侃镇守武昌)。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

  • 引王倒屣

    源见“倒屣迎宾”。谓蔡邕匆忙中穿倒了鞋子迎接王粲。泛指热情迎接宾客。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延张必于骛轮,引王终于倒屣。”

  • 白猿翁

    同“白猿公”。唐杜牧《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词语白猿翁】   汉语大词典:白猿翁

  • 邈若河山

    同“邈若山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今近在咫尺,而邈若河山,恨何如也!”见“邈若山河”。《聊斋志异·鲁公女》:“今近在咫尺,而~,恨何如也!”【词语邈若河山】  成语:邈若河山汉语大词典

  • 不憗

    同“不憗遗”。唐颜真卿《康使君神道》:“天乎不憗,其恨若何!”

  • 子虚赋

    参见:子虚【词语子虚赋】   汉语大词典:子虚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