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满城风雨

满城风雨

惠洪《冷斋夜话》卷四载:宋诗人谢无逸写信问诗友潘大临最近可有佳作,潘回信说:“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云‘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因以“满城风雨”为咏重阳秋景的典故。宋 曾惇《点绛唇.重九饮栖霞》词:“九月传杯,要携佳客栖霞去。满城风雨,记得潘郎句。”后亦用以比喻消息传开,众口喧腾。老舍《且说屋里》:“理想的家庭,没闹过一桩满城风雨的笑话,好容易!”


偏正 原指风雨交加的深秋景色,今比喻事情传播之快,众口议论纷纷,到处轰动回响。语本唐·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宋·潘大临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唐弢《琐忆》:“还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略含贬义。用于信息传播方面。→道路藉藉 ↔一片祥和 秘而不宣


【典源】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四:“黄州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以俗氛所蔽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闻者笑其迂阔。”

【今译】 宋代潘大临善于写诗,多有佳句,然而非常贫困。友人谢无逸曾写信来问他近来是否有新作,潘复信说:“秋天景物,处处都可吟咏,只可惜诗兴常被俗务所搅扰。昨日闲卧,我闻林间风雨声有感,欣然题壁‘满城风雨近重阳’,不料此时催租人来到,顿时兴味索然,只有这么一句。”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秋天风物; 或指因俗事相扰而诗兴索然。

【典形】 败兴催租吏、翻喜吏征租、满城风雨、潘郎句、诗兴败催租、兴为催租败、节近多风雨、催租能败意。

【示例】

〔败兴催租吏〕 清·丘逢甲 《重阳作》:“满城风雨铸新诗,幸无败兴催租吏。”

〔翻喜吏征租〕 宋·陆游《归耕》:“有圃免烦官送菜,叩门翻喜吏征租。”

〔满城风雨〕 宋·杨万里《重九日雨仍菊花未开》:“政坐满城风雨句,平生不喜老潘诗。”

〔潘郎句〕 宋·曾惇《点绛唇·重九饮栖霞》:“九日传杯,要携佳客栖霞去。满城风雨,记得潘郎句。”

〔诗兴败催租〕 明·唐寅《西畴图为王侍御作》:“准例公田多种秫,不教诗兴败催租。”

〔兴为催租败〕明·杨慎《庆东原·菊坞吟秋》:“兴为催租败,欢因送酒来,酒酣诗兴依然在。”


【词语满城风雨】  成语:满城风雨汉语词典:满城风雨

猜你喜欢

  • 至养

    《孟子.万章上》:“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后因以“至养”称颂封建帝王对父母的孝养。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昭哉嗣服,缵六圣之洪休;大矣孝熙,备三宫之至养。”【词语至养】   汉语大词典:至养

  • 履凫

    源见“王乔凫舄”。称美仙人神迹,亦泛指鞋。宋苏轼《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诗:“请君多酿莲花酒,准拟王乔下履凫。”又《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终朝危坐学僧趺,闭门不出闲履凫。”【词语履凫】   汉语大词典

  • 白眉良

    源见“马良白眉”。指弟兄或侪辈中的杰出者。唐崔泰之《同光禄弟冬日述怀》诗:“吾族白眉良,才华动洛阳。”

  • 摇鹅毛扇

    同“摇羽毛扇”。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的人。”述宾 传说诸葛亮善谋,常执羽扇临阵指挥。后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划策。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放桃之地

    源见“归马放牛”。即放牛于桃林之野。称放牛之处。唐黄滔《误笔牛赋》:“坐惊践苇之处,立验放桃之地。”

  • 平原十日留

    同“平原十日饮”。清张问陶《杨警斋太守鸥江春暖图》诗:“连宵举酒传炉鼎,绝胜平原十日留。”

  • 总角

    《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孔颖达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羊角,故称。后因以“总角”为借指童年之典。晋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

  • 灶下羊头

    源见“羊胃羊头”。指滥授的官爵。杨锡章《题岁朝图》诗:“东皇赐尽人间福,灶下羊头关内侯。”

  • 哭练丝

    同“悲丝染”。汉王充《论衡.艺增》:“墨子哭于练丝,杨子哭于歧道,盖伤失本,悲离其实也。”

  • 交佩解

    源见“汉皋解佩”。喻采莲。唐王勃《采莲曲》:“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