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

比喻应付自如。茅盾 《子夜》 第十七: “现在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游刃有余。”参见:○庖丁解牛


主谓 游刃,运转刀锋;余,余地。原指解剖牛时,在骨节间下刀,大有回旋的余地。语本《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后以“游刃有余”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快利落。唐弢《琐忆》:“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褒义。用于描写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人。→运斤成风 手到擒来 熟能生巧 ↔二把刀 半青半黄一筹莫展。也作“目牛游刃”、“游刃余地”。


解释薄薄的刀刃在骨节间的空隙游走运行时大有余地。比喻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出处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厨师庖丁给文惠君杀牛,分剖牛时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踏的地方,膝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爽利的声音。这些声音以及快速进刀时发出的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

文惠君问他,怎么练就了如此高超的技术?庖丁回答说:“我喜欢探求事物的规律。我刚开始学习分解牛体时,所看到的无不是整头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见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用眼睛去观看,眼睛似乎停了下来而心神仍在不停地运行。我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骨节间的空隙,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脉纠结的部位以及骨肉紧连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割肉时割钝了刀;普通的厨师一月就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砍骨头时砍折了刀。如今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宰杀过上千头牛,但刀刃利得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那些空隙,对于刀刃的游走运行来说宽绰有余,所以我的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文惠君听完庖丁的话,赞叹地说:“我听了这一番话,从中得到了养生的道理。”

近义挥洒自如

例句

长期的业务学习和知识积累,使他遇到问题心中有数,处理纠纷游刃有余。


【词语游刃有余】  成语:游刃有余汉语词典: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 雉驯

    同“驯雉”。明海瑞《知县参评》:“履中牟之境而见雉驯之休,则知鲁恭之政矣。”【词语雉驯】   汉语大词典:雉驯

  • 楚相衣冠

    《史记.滑稽列传》:春秋时楚相孙叔敖有大功于楚,死后其子生活很困难。优孟知道这个情况后便“为孙叔敖衣冠”,装成孙叔敖的样子,扮演给楚王看。楚王及大臣们以为是孙叔敖再现,不由得念及孙的功绩,从而优待了孙

  • 俭莲

    同“俭府”。唐罗隐《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诗:“俭莲高贵九霄闻,粲粲朱衣降五云。”【词语俭莲】   汉语大词典:俭莲

  • 过章台

    源见“走马章台”。指游冶追欢买笑。元马致远《集贤宾.思情》曲:“柳叶眉儿好,等你过章台。”

  • 向空咄咄

    同“向空书字”。唐徐铉《病题》诗之二:“向空咄咄烦书字,举世滔滔莫问津。”

  • 桑中之喜

    源见“桑中”。指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左传.成公二年》:“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杨伯峻注:“此借用‘桑中’一词,暗指巫臣与夏姬私

  • 衣冠南渡

    唐刘知幾《史通.邑里》:“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本指西晋末,晋元帝建都建业(今江苏 南京),中原士族相继南渡之事。后用“衣冠南渡”为历代北方战乱时中原士

  • 舍身饲虎

    《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品》又《金光明最胜王经》十“舍身品”都载有这个以身饲虎的故事:相传,古印度一个国王摩诃罗陁的幼子摩诃萨埵(埵,音duǒ)在山林中见到七只初生的幼虎围着一只瘦弱的母虎,母虎正为

  •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百足,亦名马陆,马蚿,虫名。长约寸许,体如圆管,有很多环节和腿足,切断后仍能蠕动不倒。僵:仆,倒。言百足虫虽死仍有腿足支撑而不会倒下。后以

  • 弃?生

    源见“终军弃?”。指终军。借指年少立大志之人。唐李德裕《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与王仆射同题名于庙壁》诗:“重看题壁处,岂羡弃?生?”